楊儀拱手對老洞主行禮道:“洞主乃南中少有的智者,先有拒絕出兵,後又托病不與我盟,想來早已看透事情的本質。”
老洞主:“尊使見笑,小老兒哪有什麼智慧,不過是為了保全族人罷了!”
楊儀:“洞主過謙了,諸葛將軍一直對我等說老洞主有大智慧,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祝融一族的繁衍,並無犯天威之心。有的抉擇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老洞主:“諸葛刺史智高洞天,小老兒些許計謀,不值一提。不是尊使前來,有何指教?”
楊儀:“指教不敢當,某奉將軍之命,來勸洞主棄暗投明!”
“嗬嗬……”老洞主:“司馬懿亦代表當今朝庭,尊使何以認為我等正處於暗,而貴軍是明呢?”
“哈哈……”楊儀:“洞主若真以為遠離勢力本土的司馬懿能在此南疆之地為所欲為?”
老洞主:“他能不能給諸葛刺史造成多大的麻煩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完全有能力利用其他勢力滅掉我祝融一族。”
楊儀麵露驚訝之色:“看來老洞主對司馬懿也早有防備之心啊?”
老洞主:“並非小老兒多疑,而是我祝融一族在南中日漸消零,若不再多點思慮,恐難讓族人生存啊!”
楊儀反問道:“洞主難道沒想過讓貴族壯大?”
“嘿嘿……”老洞主露出幹癟而元原的笑容:“某何嚐不想光複我祝融一族往昔榮光?然時不我待,無能為力也!”
楊儀:“遠古時期,祝融一族深居高位,手握重權,一直處於炎黃子孫的政治權力中心。時代變遷,堯帝改祝融官名為司馬,祝融氏一族內部分化,一部改姓司馬繼續留於各朝中心;而其本家不舍祝融一族榮光,舉族南遷,遠離政治中心,而保全本家一族……”
楊儀侃侃而談,將祝融一族的發展史盡數道來。
聽得老帶來洞主臉上掛滿了驚訝之情:“沒想到尊使對我祝融一族的家史了如指掌。”
楊儀端起身前的茶碗,淺嚐一口,繼續說道:“其實,祝融一族南遷的祖先,本意是隱世避世。隻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就算是這遠離中原的南中蠻荒之地,先後有了流民,有了其他的民族後,就會為了生存去爭鬥。爭奪土地,爭奪人口,爭奪食物,爭奪各種資源……然後,便有了現在南中各族崛起的分據局麵。”
老洞主輕歎一口氣:“哎……尊使尤如親曆,道盡南中千百年曆程。”
楊儀沒有任何居傲的表情,這些東西,是諸葛亮南征時整理出來,並讓他仔細閱讀的史料,也許有的記載並不準確,但也**不離十,他隻是在此表述出來罷了。
“想來老洞主能答應司馬懿反漢的請求,應該與其同出祝融一脈有關吧?”楊儀試探性地問道。
麵對一個如此了解自己家族史,並且尊重自己的人,老帶來洞主實在沒有拒絕的理由:“說來慚愧,我本無心叛漢,但司馬懿所能證明的,確實是我所期望尋找的另一條出路。也許,我祝融一族回歸本族會活得更好一些。”
楊儀微微一搖頭:“那洞主為何不全力支持司馬懿的行動,反而龜縮於後,隻為叛漢大軍提供糧草呢?”
老洞主眼神中閃過一絲精光:“小老兒年邁,小兒尚幼,無可戰之將,且我族勢微,青壯不足,不足為軍也!”
“嗬嗬!”楊儀:“洞主精明啊!恐怕老洞主是為了以防萬一吧?想必老洞主對司馬懿的舉動心存疑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