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武藝,以力入道。春秋刀法,卻如古巷老酒,綿長悠遠。一刀一式看似不快,卻能封住顏良的每一次進攻。
顏良以力拙,而妄圖以快打慢,而破壞關羽的節奏。卻不想反而讓自己付出了更多的氣力,三十合後,慢慢疲軟,顯得有點後繼乏力。
關羽卻絲毫不輕敵,戰場相見,能在他手中硬抗三十回合而不露敗跡的對手非常值得他去重視了。至少硬拚之下,強如張遼也是做不到的。要知道春秋刀法再加上關羽的天生神力,再配以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放眼天下也隻有呂布、典韋這種猛將才能力敵的。就算是趙雲、黃忠,能與關羽大戰二三百合也不過是擂台比武中收了許多力道的時候,和他們本身的武藝以防守見長罷了。
顏良不同,他的刀法本就注重於技巧,但是是進攻的技巧。這也是他在比試中能略勝許褚的原因。
也就是說他對於氣力型的武將來說他更靈巧,對於用槍類兵器的武將來說他的力量又偏大。這也是他叱吒河北大地鮮有對手的原因。
如果非要在同時代的武將中給他找個模板,那就是黃忠。而且兩人的武藝也應該在伯仲之間,隻是黃忠多了一門神射的技巧罷了。
不論曆史如何爭論,他注定是要成為關羽刀下亡魂,成就關羽曆史榮光的重要一環。
但是真要關羽手起刀落,象砍木頭一樣斬了顏良是不現實的。
或許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因素。
但此時此刻,絕非如此!
不知不覺間,二人交手已過五十招。顏良雖已落入下風,卻不見得關羽能輕易勝之。
“鐺!”
兩柄長刀終於再次碰撞到了一起。
這是顏良一直在避免的,他深知自己無力硬撼關羽手中的寶刀,隻竭盡全力將自己所學武藝盡數施展。
不求傷敵,但求拖延。
可現實總是很骨感!
高手相交,幾十回合也算不得多少時間。
八十合,已是顏良抵擋關羽的極限了。
雖然顏良已盡量避免與關羽硬碰硬,但總不能任由關羽手中寶刀劈在自己身上吧?
八十合後,顏良已是險象環生。
關羽看似不快的刀法,卻招招逼向顏良的要害。顏良不得不挺刀硬接。
數招下來,顏良的虎口已滲出絲絲血跡,雙手已然麻得沒了知覺。顏良心中不由得產生了懼意,就連跨下的戰馬也吃不消來自關羽大刀的壓力,口中吐起了白沫。
該退了!
這是顏良心中最最真實的感受。再不退出去,自己的小命就要成為關羽手中大刀的祭品了。
打定主意,顏良決定擋住關羽下一個回合的進攻便借勢衝回自己陣中。自己已經盡力了,再讓虎豹騎衝上去混戰一番,應該可以撐得到曹純來援了。
但是……
“匹夫受死!”
關羽絲毫不給顏良過多思考的機會,轉瞬便又衝了過來。
就在顏良短暫思考的那一瞬間,關羽卻完成了蓄力。
關羽的頭三刀怎麼會丟失?隻不過因為受到典韋、趙雲等人的影響完善了自己耐力不足的缺陷後,對春秋刀法的奧義領悟得更加透徹了。而從前他賴以生存的那三招招數,已經演變成了殺招隱於關羽的整套刀法之中,已經達到隨心所欲、收發自如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