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這樣較為高溫的氣之下,屍體的腐爛是極快的,要是不快一點的話,那麼真的出現疫病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好在發生戰事的這一處位置並沒有什麼水源,不過無論是否有,向也不擔心,畢竟飲用煮沸過的水不隻是軍伍士卒必須做的事情,就連向治下的百姓也必須這樣做,直接飲用而不進行煮沸是決不允許的,當然除了這樣的規定之外,還有就是官員對於這一點的宣傳以及教育。
不過相對而言,原本在這裏的那些拒馬則是多數都被清理了,或者應該是全部都被清理了,不是鮮卑騎兵弄的,而是向等人自己弄的,畢竟要是沒有木材的話,那麼便是沒有辦法助燃,畢竟想要弄成骨灰,沒有一定的溫度是不行的,而在清理整整一夜多的情況下,這些士卒早就沒有力氣去山林之中砍伐樹木了,故而向便是直接命令這些士卒用拒馬。
當然那些拒馬的陷阱,這些士卒自然會心處理,不讓自己落入其中,隻要抬起的位置不同,或者應該是人員站著抬起的位置不同的話,那麼便是不用擔心會落入陷阱之中,也就是不要在拒馬前方將拒馬抬起,從拒馬後方將拒馬抬起,這樣在拒馬被抬起的時候,雖然自己下方的地麵會有些許下陷,不過隻要重心降低的話,那麼平衡便是不會被破壞。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平衡被破壞的話,那麼便是很可能即便是在拒馬後方將拒馬抬起,也很可能直接跌入到陷阱之中,不過好在這些士卒都知道怎麼做,而陷阱內的木尖子則是沒有去管,畢竟這是陷阱的一部分,而且這些木尖子想要在短時間內清理出來很困難,當然想要銷毀很簡單,直接一把火就行了,不過這麼做對於向這一邊沒有任何意義。
而將這些拒馬,包括在山穀口麵前的最後一層的拒馬都直接清理掉之後,才能夠讓這些屍體去進行焚燒,火焰、高溫將這一處戰場上的鮮血全部清除掉,畢竟在這裏不需要這樣的東西,要不然的話,還怎麼讓人行走?屍骨相比於長埋地下,無人問津,還不如隨風而動,遨遊地,在向看來這是對於這些戰死者、逝者最好的敬重。
在這樣的戰鬥之中,沒有對錯,都是為了彼茨民族而戰,向為了能夠讓大漢的邊境不受到侵擾而主動讓呂布出擊,當然更準確的,其實也能夠是為了不讓自己地盤受到騷擾而戰,而鮮卑則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民族延續、傳承下去而南下至此,彼此之間便是常年以來的血仇,不過現在卻是因為向的存在,使得大漢這一邊處於強勢。
這樣的血仇要麼便是雙方進行到最後有一方滅族,要麼勢弱一方的民族被強製性融彙到強勢的一方之中,接著便是需要長年累月的教育,才能夠讓雙方達成一定程度上的融彙,甚至最後需要以世紀為時間單位才能夠做到真正的融合。
而對於此刻這些戰死在這裏的這些鮮卑人,向從心底之中的確是敬佩的,畢竟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民族而這樣戰鬥,而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之前在戰鬥的最後,向才沒有讓人去勸降,因為那沒有任何的意義,畢竟這些鮮卑騎兵要是那麼容易就投降的話,那麼在那些領導者全部都被擊敗,或者是擊殺的時候,這些人不就可以投降了嗎?
可是這些鮮卑騎兵在那個時候卻以及在前衝,顯然是沒有放棄,即便已然陷入包圍之中,看到這樣的情況,向又怎麼會去奢求能夠勸降成功呢?故而最後才會給予所有鮮卑騎兵死亡,如此之人,即便是敵人,向又怎麼能夠不敬佩呢?
當然無論怎麼樣,這些家夥都是敵人,而隻有死去的敵人才是最好的敵人,至於最後這樣的焚化,也不過是依照之前的慣例罷了,並沒有其餘任何的意味存在,畢竟他總不能夠在現在的情況下,為這些鮮卑騎兵立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