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選擇則是至少能夠讓軍伍減少半的行進時間,而為了爭取到這樣的時間,袁紹便是這樣行進著,而在袁紹行進之時,鞠義則是帶著隊伍進入山間道一段時間,畢竟這一條山間道,雖然不險峻,可是卻較為漫長,需要將近一個白才能夠讓這些士卒全部通過。
而在鞠義帶著士卒繼續前進的時間內,他也就隻有帶領著自己麾下的士卒,在他身後並沒有其餘將領以及士卒,隻有他鞠義自己以及此刻麾下三千左右的士卒,而鞠義也是極為謹慎,畢竟他可是當時被埋伏的人員之一,甚至臉上的燒傷都不知為何隱隱作痛。
不過可惜的是,此刻鞠義麾下的這些士卒,多數是再次彙聚而來的士卒,原本經曆過那一場埋伏的士卒多數都在袁紹那一支隊伍之中,即便是他鞠義此刻身邊也就隻有有限的十餘人是參與過那一場埋伏罷了。
而在空之中,陽光於正上方照射下來的時候,在兩側的樹林之中直接便是發出了喊殺聲,而驟然之間的喊殺聲,便是使得在道上行進的袁軍士卒都不由得一驚,而淳於瓊以及袁紹二人在查看了兩側之後便是發覺聲音是在後方。
也就是在鞠義那附近出現這樣的聲響,而此刻在鞠義兩側的樹林之中則是衝出了不少的步卒,而這些步卒則是陷陣營的士卒,而左右兩側的步卒則是各有兩千餘人,也就是,這一次埋伏的陷陣營士卒總共有著四五千人,比之鞠義麾下的士卒更多。
而其中一邊是由高順親自帶領,而另一邊則是向帶領,至於典韋,向並沒有帶著,而是命令典韋帶著其餘的步卒行走在官道上,向渤海郡而去,而騎兵也同樣是行進在官道上向渤海郡而行,將渤海攻打下來,那麼冀州在袁紹失去鄴城以及渤海之後,便是沒有其掌控力較強的區域了。
所以將渤海攻打下來是一定的,不過向更加在意的是將袁紹能夠統領的軍伍給削弱到一定的數量,這樣便是能夠讓他向的計劃更好地進行,畢竟沒有足夠的軍伍士卒,那麼袁紹再有能力,麾下的將領、官員再多也沒有什麼用處。
而剛剛埋伏出擊則是在向的大聲命令之下進行的,鞠義在聽到喊殺聲之後,便是立刻命令士卒停下,同時讓傳令兵將這裏的情況告知前方的袁紹以及淳於瓊,同時明他鞠義能夠帶領士卒斷後,讓袁紹等人帶著士卒加速前進。
而傳令兵,也可以是此刻鞠義身邊的親衛將鞠義的意思告知袁紹之後,在許攸以及逢紀的勸下,袁紹便是命令軍伍加速,畢竟道路狹長,要是他們這些人繼續呆在這裏的話,那麼便是會妨礙到鞠義帶領士卒撤離,而且現在行進到這裏,要是鞠義帶著軍伍後撤的話,那麼便是很可能使得埋伏的並州軍製造更大的麻煩。
鞠義直接命令士卒抵禦來自左右側的並州兵馬襲擊,不過鞠義麾下的這些士卒並沒有盾牌手,刀盾手之類的,隻有長矛兵,刀兵之類的,故而便是直接分為左右,而對從兩側樹林之中衝出來的士卒進行攻擊,鞠義則是站在原地,雙眸仿佛穿過正在兩側戰鬥的士卒,來回看著兩側樹林之中的某些人物一般。
顯然鞠義是注意到了什麼人,而在兩側,出擊的隻有士卒,向以及高順二人並沒有任何行動,而是在後方看著自己麵前衝擊的士卒的情況,即便對付的士卒不過如此,可是他們二人也不會有絲毫的鬆懈。
不過好在帶來行動的是陷陣營士卒,戰力較強,而且並不會因為麵前對付的士卒看起來沒有什麼戰力便有所鬆懈,依舊是在彼此配合,刀盾手手中的盾牌抵擋著攻擊,而刀兵、長槍兵尋機進攻,刀盾手也能夠借用盾牌擋開攻擊,用刀進攻後,同時上前,不斷逼近麵前在做出行動的袁軍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