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聽直接道:“劉和之父,劉虞乃皇室之後,其當初身在幽州,為我大漢與邊境之地者關係何其之好,其為我大漢減少邊境禍患立下如此之績,我等豈能不知?是故本相方才以為劉和可擔此任!”
楊彪一聽則是沉默下來了,因為他在思索曹操話語之中有用的信息,畢竟就這樣讓劉和成為皇帝是很困難的,畢竟現在在許昌城內不是沒有其餘的劉氏後人,所以要是劉和以這一點為借口的話,則是很困難。
而且楊彪想要判斷曹操究竟是不是有著什麼另外的打算,想了一段時間,最後能夠判斷出來的也就是劉和跟其餘劉氏之人不同的,便是劉和曾在幽州待過,準確的是在河北待過,這應該就是曹操的想法吧~
不過楊彪猜出來了,卻不會將這一點出來,畢竟終究隻是猜測,而且就這樣的猜測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事情,唯一讓劉和稱帝後有所阻礙的便是曾經跟劉和關係極好的人物,不過那些人楊彪知道多數在之前也隨著董承一起死了。
在看著周圍的官員都在繼續討論的情況下,楊彪便是行禮道:“在下以為,劉和承繼,卻無不可!!但,如何勸方可讓其繼位,卻乃要事,不知丞相有何打算?”一聽到楊彪的話語,眾多的官員都看向了楊彪。
荀彧也看著楊彪,他荀彧對於劉和,或者當初的董承等人都沒有什麼好的想法,畢竟在荀彧看來,曹操是為了劉協而征戰下,而董承等人卻是在拾掇著劉協跟曹操的關係,讓他們彼此都關係有所惡化。
使得劉協不信任曹操,而曹操也防備著劉協,這不是荀彧希望看到的,畢竟君臣相互信任,彼此一同行動的話,那麼便是能夠發揮更多的力量,一同為了統一大漢而為的話,那麼大漢的混亂很快就能夠結束。
故而荀彧才會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在曹操以及劉協之間進行平衡,防止二饒關係越發惡化,不過自從董承的事情出現後,荀彧雖然不忍,可是董承死了,多少能夠讓劉協失去董承這些‘奸臣’,那麼劉協跟曹操之間便不會有矛盾。
怎麼董承等人都是世家豪族之人,要是荀彧自己去找他們麻煩的話,那麼便很可能使得兩家的關係惡化,可要是曹操去找麻煩的話,那麼就跟他們荀氏無關,這樣荀氏跟董氏的關係多少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現在推舉劉和,雖然多少有些許疑惑,不過荀彧卻多少也能夠從曹操的語氣之中感受到曹操的認真,故而荀彧並沒有什麼,畢竟無論是誰為帝,曹操要做的事情依舊沒有變,累的不過是他荀彧罷了。
為了皇室跟曹操之間的關係,荀彧不介意自己更加勞累,即便是劉和稱帝,荀彧也有信心能夠通過自己的手段以及影響力,讓劉和跟曹操之間不會發生齷齪,從而阻礙統一下的大計。
曹操對於楊彪的話語並沒有回答,而是看向了其餘的官員,這些官員一注意到曹操的視線,便是不由得點頭讚同曹操的意思,畢竟楊彪要是沒話,那麼他們還會自己討論,可是楊彪的影響力不,既然開口了,自然要給楊彪這個麵子。
而曹操一見便是點零頭,接著直接起身,道:“既然如此,還望諸位大人即刻傳呼百官至朝堂之上,本相即刻前往將劉和請至我朝堂之上,屆時便有勞諸位大人請命,想來劉和定欣然應下而承繼帝位!!”
完便是直接邁開步子,楊彪等人一見便是讓開身子,直接讓曹操行走過去,曹操在離開房門的時候道:“文若!好生收殮屍首!屆時當發國喪!!百官之事,汝亦前去負責!!”完便是看向一邊道:“仲康!走!!”
曹操很快便是帶著許褚以及許褚麾下的親衛離開這一處房屋,而在房屋周圍依舊有著不少的士卒,荀彧明白這些士卒留下來,除了對於房屋內的情況進行清理外,同時也有著監視他們這些饒職責,當然可能也有保護的意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