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瑜坐下後,吳氏便是道:“公瑾來此,是為何事?”周瑜一聽便是道:“此番自然是為兄長祭拜而來。”看著麵前周瑜一臉恭敬的樣子,吳氏無奈地搖了搖頭。
吳氏便是接著道:“若是如此,此刻公瑾便應當於靈堂之上,而非至此!公瑾與策兒乃結義兄弟,老嫗亦是將汝視如己出,公瑾有話直言即可!”
吳氏的言語極為真誠,而周瑜也抬頭看了看吳氏,發現其雙眸之中的確是有著真心,不由得周瑜便是想起了曾經不是大都督時,他跟孫策二饒過往以及跟吳氏的些許來往。
雖然他周瑜也已然成親,可是孫策當初可是一個練武狂人,可以除了孫策跟周瑜進行交談,彼此以知識來切磋之外,周瑜更多的是被孫策拉著交手。
而以二饒戰力,自然是孫策每每都能夠戰勝,而吳氏則是會在這個時候都拿出特製的藥物,雖然無法立刻讓周瑜的些許傷勢立刻消除,卻能緩解疼痛。
而且每一次,吳氏都會刻意出聲讓孫策不要這麼過分,不過孫策卻一直都沒有過分克製,畢竟孫策的性格就是那般。
在之後孫策跟周瑜交手的時候,吳氏便都會留下藥物才去做自己的事情,直到後來孫策比較少找周瑜去進行較量為止。
畢竟當時孫策跟周瑜雖然在江東征戰,不過孫策為了保證周瑜在戰場上有著足夠的戰力自保,所以才會這樣跟他交手,而周瑜也是知曉這一點才會每次都跟孫策對戰。
不過在隨著江東慢慢被平定下來,隨著周瑜在戰場上的經曆增多,戰力也自然而然得到增強,所以即便跟孫策交手的時間並不長,卻也足夠在周瑜心中留下些許的痕跡了。
而自然現在隨著吳氏的話語,周瑜便是想起了過往的事情,自然對於吳氏所言的‘視如己出’並不會去過分懷疑。
一會兒後,周瑜便是道:“此番前來除了祭拜,便是期望孫權能繼任江東之主!我等將領已然商談,如今唯有孫權方乃最合適之人!!”
吳氏一聽不由得便是看向了周瑜,在發現周瑜雖然神情認真,可是卻又有著些許的無奈,吳氏便是道:“如此看來權兒並未有所回應?”
周瑜一聽點零頭,吳氏則是繼續道:“那不知公瑾可知權兒並未應下?莫非權兒不知如今策兒不在,江東無主之局?”
周瑜一聽則是不由得啞然,周瑜多少了解孫權,對於孫權的聰慧,周瑜並不會覷,所以周瑜可不認為孫權不知道江東無主,那麼會造成什麼後果。
可是周瑜卻不怎麼明白,孫權為什麼在知道江東無主會出現的後果的情況下,依舊沒有答應下來呢?要是不答應的話,江東屆時局麵不就混亂了?
吳氏看著周瑜,則是略微搖了搖頭道:“權兒視汝為兄,而若其為江東之主,當置汝於何處?況其親眼得見亡夫之死,如今這般,若意圖挑起江東,何其難哉?”
聽到吳氏的話語,周瑜便多少有些明白是什麼意思了,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周瑜在江東的威望比之孫權要更高!
畢竟他周瑜有著軍功在身,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有人想要推周瑜成為江東之主,屆時行動的人不會少,那會有多少人願意支持孫權呢?
孫權沒有任何的實績,或者應該是沒有任何能夠為人所稱讚的實績,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有人願意支持孫權,也不會太多。
到時候就算周瑜強硬表示自己不會成為江東之主,並且願意協助孫權,可是那些心中更加願意周瑜上位的人會怎麼想?
而在那樣的情況下,很可能孫權,乃至於孫氏都會跟孫策一般遭遇到類似的情況,故而孫權的內心對於江東之主這樣的位置,既有著期望,也有著抵觸。
想到這些,周瑜的雙眸便是不由得閃爍起來,在思索其中的辦法,畢竟要是真的那樣的話,他周瑜也沒有太多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