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其他,此刻在廬江城牆上的甘寧看著在城外的軍伍,此刻在城內的軍伍,能夠為他甘寧指揮的士卒不過三四千人,相對於整座廬江城而言,士卒太少了!
周瑜看著城牆上的甘寧,大聲喊道:“開城投降!如今爾等兵馬稀少!若待某將令而下,爾等何以可抵擋我等大軍?!”
甘寧一聽則是道:“若有膽量,旦可前來!我等援軍將至,屆時爾等必敗!”甘寧必須這麼,要不然的話,麵對上萬的士卒,如果沒有援軍的話,士氣定會大落。
而聽到甘寧的話語,周瑜則是大聲喊道:“爾等已然為爾等之主所棄,若是不然,且看此後是否有援軍而至!”完周瑜便是直接調轉方向不再多言。
而剛剛因為隻有周瑜以及甘寧二人在交談,所以最後的話語甘寧麾下的軍伍,廬江城內的士卒都聽到了,故而周瑜沒有繼續下去。
而周瑜則是帶著軍伍在城外紮營,距離極為講究,既不會過分靠近,卻也不會太遠,一旦廬江城內的士卒出城進攻,或者出城逃離的話,周瑜的軍伍能夠立刻察覺。
到時候想要追擊並不困難,而周瑜將軍伍安紮在這裏,同時若是有什麼動作的話,則是能夠防止被察覺,比如現在營地搭建成功的狀況下。
周瑜看著此刻在營帳內的人員,則是道:“此番而至需將此些之地奪下!且不可有過多傷亡!是故,諸位想來已然知曉本都督之所想。”
在座的人員,更準確的是將領,都沒有話,而是就這樣看著周瑜,周瑜一見則是不由得搖了搖頭,道:“如今揚州之地,敵軍士卒不足,是故乃我等奪城之機!”
“如今揚州賊敵未至,唯有廬江城內有悍賊堅守,其餘之敵不過烏合之眾,此前派遣之將帶領之卒足以應對!如今廬江重城在此,自當破敵!”
一邊的淩統一聽,則是起身道:“大都督!我等重兵在此,何以不能奪城?!”聽到淩統的話語,周瑜則是雙眸看過去,並沒有直接就這一點什麼。
一會兒後,周瑜方才道:“我等兵馬不可有所重創,若是不然,我江東兵馬因此重損,縱然奪下廬江,賊軍自可發兵而至,屆時何以守住?!”
聽到周瑜的話語,在場的將領並沒有繼續什麼,而周瑜則是直接看向了淩統道:“淩統!帶領軍伍埋伏道路,若有敵軍援軍而至,將其等擊退!”
淩統聽到周瑜的命令,便是直接起身行李應諾,這便是周瑜在軍伍之中的威望,就算是淩統這位剛剛言語之中有些許情緒的將領也會鄭重接下將令。
甘寧跟淩統之間存在恩怨這一點周瑜自然知曉,甚至可以是整個江東軍伍都知道這一點,畢竟淩統之父淩操的死亡可是跟甘寧有關。
故而淩統之前的話語,從某方麵而言,其實也有著想要借此而複仇,畢竟淩統所的提議也沒錯,隻不過在周瑜已經下達將令後,淩統則是不能進行反駁。
而淩統在離開後,周瑜則是看著其餘營帳內的將領,大聲道:“其餘將領各自帶領麾下軍伍防備一二,同時隨時聽令而行,以防不備!”
淩統離開後便是直接向江夏的方向而行,畢竟雖然周瑜沒有明,可是淩統還是知道周瑜所的便是江夏可能前來的兵馬。
廬江跟江夏之間有著一定距離,要是走水路的話會快上一些,可是如果走陸路,而且是騎兵行進的話,那麼則是能夠比之走水路要快!
所以周瑜的命令便是要他淩統守衛好這一位置,畢竟在這樣的道路之間有著險峻的地形可以利用,就算是淩統帶領的三千士卒,卻也能借此阻攔大軍!
可是在淩統埋伏好後,整整五的時間,江夏都沒有派遣兵馬前來,而在一開始兩內沒有士卒抵達的時候,淩統便是將情況告知周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