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Material:吞噬》意思就是最強的物質:吞噬。其實我本來設定的書名叫作《最硬Material:吞噬》。當左手拇指一直走著高大尚的道路與右手拇指一直搞著有內涵的風格,誰知這兩個好家夥也不知道前生是多少次相逢,才換還今生的情投意合,唇齒相依,竟然將我苦思冥想的書名給打錯了。當我趕緊返回網站的時候,一切都為時已晚,可謂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我想起來,也不是要怪那兩個家夥。俗話說:“眼是孬蛋,手是好漢。”可以想我也是怪我這雙眼,沒有看清,才導致了如此錯誤。我想著隻不過是一字之差,也不大礙事。雖說已經與原本的意思分道揚鑣,可你們要相信,所謂作者,就是掛著羊頭,賣著狗肉,有著可以將活人說成死人,或將死人說成活人的三寸不爛之舌,還是可以將最初的意思表達出來的。
我曾經暗自為自己可以起一個自己滿意的書名而高興,但是我也明白,並不是有一個好的開始就會有一個好的結果。人們常常會說:“內在美總會比外在美更勝一籌。”其實,一本書的好和壞與這本書想要表達的主旨有著直接的關係。《最強Material:吞噬》這本書想要表達的主題應該是顧名思義——吞噬。整本書也是圍繞著“吞噬”這個主旨來構思的。吞噬,有並吞之意,也有兼並之意。吞噬的現象不僅僅局限於生物之間,在自然也層出不窮。那麼吞噬的意義就是在於:物質與物質之間的吞噬是自然現象,這是無意識的。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吞噬也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這是有意識的。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再從有意識到無意識,這是一種客觀的自然現象。那麼這種吞噬的現象折射到當今社會。當然,由此而衍生的主題也會有很多,我想也是可以表達一些我的才疏學淺的見解。
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接觸到文章的結構是的時候是懵裏懵懂。我想了好久,也不曉得文章的結構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神奇存在。但是,作為一個接受了九年製義務教育的中華民族優秀學子,也還是對文章的結構有了一知半解。我想著我要寫的書《最強Material:吞噬》,可以說的上是一部小說,總歸是要有一些東西的。那麼居於我自己的想法,它就應該是要有自己的結構的。我想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選擇了兩條線索來寫。至於為什麼,不知道。隻是知道很空,腦子裏蹦出來了一樣。
我是在自己家裏看著動物世界的時候忽然冒出一個想法:我想要寫一本書,也是像動物世界一樣是關於一個星球上的動物的,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我並不想去添加一些人的要素,我想那是一個會進化的星球,是可以孕育智慧生物的。可以說這是一個關於另一個想象中的星球的曆史。
雖然,我也隻是一個學曆不高的社會青年,但是,對於我來說,寫作無疑是我人生的最大的快樂。我不敢說這部作品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或者是有什麼樣的意義,但是對於我來說,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出去還不用付出太多的代價,那真的是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