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哈哈!人家羨慕還來不及,怎麼可能笑話?”
“好吧!你愛穿就隨你吧!”
“媽媽,我上一次請你幫著做的布鞋好了嗎?”
“做好了,已經送去北大街小皮匠那裏上鞋麵了,我明天上午買菜時順便拿回來。”
“新做的衣服要和新鞋子搭配起來穿才時髦,我星期一中午就穿這一套去上學,肯定會讓同學們羨慕死了,他們一定氣自己沒有一個心靈手巧的好媽媽!”
“嗬嗬,真會挑好聽的說。”
這個時代的婦女大多數會縫鞋底,就是那一種“千層底”,也會縫鞋麵。
但是把鞋麵跟鞋底縫在一起就需要交給做鞋的皮匠加工,根據難度大小給一毛錢左右。
黃瀚要求的布鞋當然也是“勞動布”鞋麵,看上去肯定跟後世的“板鞋”差不離。
如果穿上這一身去上學,放到兩千年後都屬於時髦的,在此時當然會引人矚目。
由於掙到錢了,而且遠高於月工資,五嬸方桂蘭真是每天在廠裏忙完該她的活兒就回家縫“雙肩包”,這段時間居然能夠三天縫五個。
張慧芬拿方桂蘭相比真的遠遠不如,她畢竟沒有在農村吃過苦,也不太努力。
雖然花的時間跟方桂蘭差不多,都是依舊保持一天做一個的速度。
即便如此,已經有二十幾塊錢到手的她也覺得寬裕太多,這段時間張慧芬都在黃瀚家吃午飯。
兩個在家裏幹活的人都是親戚,哪能不注意?每一次留張慧芬吃午飯時,張芳芬都會跟方桂蘭客氣一下。
五叔家跟黃瀚家在一個院子裏住著,五嬸當然不可能也在黃瀚家吃飯,都是回家吃。
也幸好家裏有黃瀚的奶奶幫著做飯、帶孩子,方桂蘭忙著搞外快影響不了五叔家的生活質量。
最窮的老三貌似忽然間發跡了,爺爺大為奇怪,他特意來看了看,得知是兩三個婦女做包賣沒說啥。
黃家是小業主,爺爺在解放前其實也是做生意的,家裏開了一個小小的米店。
因此他其實也不排斥做生意,得知老三上街買茶葉蛋後根本沒有過問。
黃道舟、黃道武、黃道乾、黃道涵弟兄四個已經分家了,就數老三黃道舟日子最難過,做老子的當然希望他過得好,見他有了賺錢的門路心裏高興。
老大黃道乾生了六個孩子,三男三女,最小的是個男孩子比黃瀚大三歲,家裏經濟條件也不好,低於三水縣平均水平。
但老婆孩子們都是定量戶口,要比黃瀚家強得多,生活條件跟五叔家差不離。
老四黃道涵夫妻倆都是三水縣最大鄉鎮的小學老師,住在鎮子上,是單位的公房。
他們生了一兒一女,還把女兒過繼給了四嬸的哥哥在外地生活,相當於隻要撫養一個孩子,經濟條件遠高於三水縣平均水平。
這夫妻倆最大的愛好就是攢錢,九幾年的時候存款就足夠在三水城區中心地段買兩套三居室。
但是他們沒舍得買,繼續攢錢樂此不疲,然後到了兩千年,攢的錢隻夠在中心區買一套三居室了。
他們還沒買,繼續攢錢,然後錢不夠買一套三居室,最後的結果是攢錢玩了一輩子,一直到死都沒有在三水城中心區賣上房子。
……
……
……
……
……
……
……
今天三更,過往的君子請留下推薦票,月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