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名牌服裝都是黃景蘭和徐若男幫著從滬城批發來的,這些貨在三水縣絕對算得上高端大氣上檔次。
玉兒是“新風服裝店”的副經理,經理當然還是張芳芬兼職。
店裏雇用了四個營業員,都是來自劉莊鎮的農民,兩人是小學畢業,另外兩個讀過初中。
服裝店用開單收銀根據銷量發獎金、提成的那種專賣店模式管理,店裏的服裝明碼標價不討價還價,打折、促銷也是明著來。
“新風服裝店”營業時間早上九點到晚上八點,當下的生意不算太好,但是服務態度無疑是三水縣最好的。
生意不好情有可原,畢竟是走高檔路線東西太貴,一條“風”牌牛仔褲最少十八塊,相當於年輕人的半個月工資。
沒法便宜,因為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風”牌是要走名牌戰略這條路的,零售價必須跟滬城相同。
黃瀚自己進貨時還特意選擇質量好,價格貴的服裝,都是七八十年代國內的名牌產品。
生意不好並不表示賺不著錢,反正房子是自己家的,哪怕平均一天賣四五套衣服,一個月都能夠賺取四五百的純利潤。
國慶節前夕和放假期間會有幾百件新潮的廣東貨在“新風服裝商店”銷售,營業額翻一翻都大有可能。
剛開始的自由市場可謂泥沙俱下,偽劣商品多不勝數,黃瀚不屑於玩低價競爭,幹脆玩高檔、高價。
徐若男還告訴黃瀚一個好消息,她們已經在看房子。
四川北路附近有一棟二層樓的店麵房,市口不錯,樓下四間房的營業麵積有七八十個平方,樓上不算閣樓也有七十平方米。
梧桐裏有一棟小洋樓恐怕有三百平方米,隻不過要價有些高。
人家是因為跟國外的親戚聯係上了,準備把落實政策收回的房子賣掉去外國定居。
這戶人家是黑五類,以前是個中等資本家,那個年代吃了不少苦,男主人在西雙版納種了十年橡膠樹,女主人掃馬路十幾年。
他們一家四口早就被嚇破了膽,跟親戚聯係上之後,恨不能立刻辦到簽證舉家遷徙。
黃景蘭是個幹了二十幾年的老會計,做事有條不紊,討價還價更加在行。
黃瀚根本不問價,滿口承諾隻要是姑媽談訂了,不管什麼價都買,至於是跟姑媽家合股購買還是自己家單獨購買,聽姑媽安排。
黃瀚還強調不怕貴,隻要能夠辦到房產證過戶手續,不管多貴都可以買。
這年頭有錢萬萬不能留著,貶值的速度太驚人,因此黃瀚要買房子和名煙名酒,隻可惜私人沒法買大量銅材囤積,要不然黃瀚肯定會把一半閑錢用來買銅。
勸張芳芬早點落實地皮蓋房子的原因也是為了避免鈔票貶值,此時的勞動力是地板價,地皮約等於不要錢,價格雙軌製還沒有執行,材料都是計劃內價格。
以這種成本砌宿舍樓,造價約等於拿了大量國家補貼,太劃算了。
況且黃瀚根本沒想著獨占好處,而是準備利益均沾,讓兢兢業業工作的職工、幹部擁有自己的房子安心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