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弈棋聯詩(1 / 2)

二樓的空間很大,上等名貴樟木雕出的梅蘭竹菊屏風依次將二樓隔開了七八個雅座,做工纖細而又文雅的精致燈籠,將二樓照的如同白晝一樣。

李時珍與龐憲上得樓來,就近往一間雅座坐了,隻見臨街的雅座上坐著兩人,兩人皆是方巾闊服,一副秀才的裝束。隻見一人大約二十歲上下年紀,麵如冠玉,目似朗星,風神俊朗,容貌甚偉。手中拿著一把鳳尾製作的精美折扇,李時珍眼尖,一眼就認出了乃是上等的“七寸北鬥扇”。

俗話說文人折扇,武將佩劍,折扇雖小,學問卻大。“七寸北鬥扇”,長約二十三厘米,又名七星扇,取義天上的北鬥七星,有極大的驅邪作用,乃是正人君子隨身攜帶之物。

李時珍再看向另外一人,隻見那人大約十八九歲年紀,身體微胖,卻劍眉星目,鬢若刀裁,清新俊逸,玉樹臨風。與另外一人不同的是,這人穿著雖八分似秀才裝束,卻有兩分不同於漢人,色彩斑斕,好似異族特色。這人始終麵帶微笑,顯得一團和氣,手拿一柄桂竹做成的精美折扇,長約二十六厘米,李時珍知道,這扇名為“八風扇,”取義八麵來風,八麵來財,又名“八寸來財扇”。

李時珍不由得有些疑惑,這“八寸來財扇”,一般為商賈隨身攜帶,這人明明是個秀才,何以佩戴如此與身份不同之物。

不過這絲疑惑也就一閃而過,最讓李時珍與龐憲感到吃驚的是,這兩人的桌上,靠邊的位置擺放著一套茶具,那茶具精式雅質,瑩白如玉,乃是上等的試茶茶具。桌子中間擺放著一副圍棋,那圍棋粗看時似古拙蒼老的木料做成,細看時淡淡的黑色光澤和不知名的能量縈繞,李時珍一眼就看到棋盤上刻著三個字“弈秋棋”。

圍棋,棋類之鼻祖,為兩人競技遊戲,中國古時稱“弈“,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傳為帝堯所作。《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

凡考取秀才的人,必讀《四書》。四書,又稱四子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

孟子《孟子·告子上》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說來就是;上古時期有一個名叫弈秋的人,教兩人下棋,一人專心致誌,一人卻老想著射大雁。結果可想而知,專心致誌的人終於學有所成。

這個故事放到如今,入了九年教育的課本,凡是讀了初中的人都知道。對於熟讀《四書》的李時珍來說,更是背的滾瓜爛熟。

震驚也就在於此,這弈秋乃是有史料記載以來的第一位棋士,不說其境界之高,隻第一位棋士的頭銜,就足以傲視蒼穹,讓人頂禮膜拜,更別說是他用過的棋盤了。

這坐著的兩人,年紀稍大的,名叫吳國倫。吳國倫,字明卿,興國州人,秀才身份,為人最是輕財重義,喜交名士。另一人名叫胡澤,字汝淮,號大石,顎南雋水人士,秀才身份,最是重財重義,交遊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