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積分不見漲(2 / 2)

而且王林可不會打算什麼東西都製造,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就意味著他得打造一套完善的工業體係,別說他現在沒有能力,即便有能力也沒有人手。

完整的工業體係可不是那麼好打造的,相關的配套工廠,絕對會讓人感到絕望,沒見後期的阿三哥,都仍然選擇外購武器裝備嗎。

所以他的打算也隻是造一個船殼,動力係統,電子係統等雜七雜八的諸多設備,都是要兌換然後組裝的。

若非不能直接兌換半成品的船殼,王林恐怕都不會花這麼大的精力自己建造。

說來說去還是為了省積分,隻要將船殼造出來,其他的設備分開兌換,比兌換一艘完整的成品艦,要便宜的多。

何況經過他改裝的戰艦,可是什麼時代的武器設備都有,製造船殼,想要什麼,就自己配裝什麼,更加合算方便。

雖然建造第一艘戰艦可能會非常慢,但第2艘,第3艘,速度絕對要提高無數倍。

接下來的日子,四座船塢裏的焊接聲不斷,巨大的吊機將船塢後方工廠裏的一塊塊戰艦部件,輸送至船塢裏。

而工廠裏,巨大的鍛壓機和諸多大型機床,將一塊塊鋼塊,變成戰艦所需的部件。

雖然條件簡陋,但王司令采取的方式竟然還是模塊化建造,這種全新的理念,讓諸多的造船師傅們都是耳目一新。

王林的辦法是讓木匠按照圖紙,做一個完整的戰艦模型,然後將模型分割成無數塊,放大比例後,就得到了戰艦各部件的尺寸。

王林也知道,這種辦法實在太粗糙無比了,戰艦建好下水以後,不出問題,恐怕連他自己都不會信。

但也沒辦法,即便報廢他也得建,隻要思路方法對了,又有能力建造,總會成功的,屆時一批優秀的造船工人也就會孕育而生。

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兌換一台電腦出來,但相關的軟件他去哪裏下載?沒有軟件,就是有電腦又有個屁用!

當然他也可以自己設計一款軟件,相關的書籍也有,可那知識量絕對是海量的,起碼得等到抗戰結束,徹底閑了下來,他才會花心思去搞那些玩意兒。

兩艘新建造的戰艦可以用模塊化組裝,兩艘改造的航母就隻能一點點的焊接了。

這樣的日子是枯燥乏味的,但王林卻是像入魔一般,每天起早貪黑的就一頭紮進造船廠,外界發生的一切事都與他無關。

一心隻想著他的航母,護衛艦和驅逐艦,而每天前來膠州投奔的人才,也是越來越多。

盡管日軍極力封鎖,但海內外的熱血華人青年們,可不是那幾艘戰艦就能擋住的。

有些搭乘美國的貨船前往東京,經過黃海海域時,就會在晚上和同伴坐上救生艇,偷偷的劃往山東。

隻要有錢,美國船長們是非常樂意幫助這些小夥子們完成回國的夢想。

各種人才中,尤為海空軍人才最多,因為王林訂購戰艦的事已經人盡皆知,擁有噴氣式戰鬥機的事同樣傳的沸沸揚揚。

當然,能真正抵達膠州的,十人裏麵還不足三人,當王林聽前來投奔的人講述了一路上的艱辛和犧牲的同伴後,哪裏還有心思窩在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