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窩野蜂算是在王族安下家了。
老嫗作為部落裏麵唯一一個不懼蜂子蜇的人,當仁不讓的肩負起了蜂群的養殖問題。
王偉也通過係統搜索了許多關於野蜂養殖的事情,雖然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抓回來的野蜂,但起碼能夠起到一個借鑒的作用。
次日,稍微消腫的王偉便製作了一套蜂衣給了老嫗。
蜂衣是用魚族帶來的魚皮縫製的,這種可以扒皮的魚很少見,魚皮經過鞣製後輕盈結實,他們吊床就是用這種魚皮縫製的。
魚皮蜂衣有種漢服的感覺,最關鍵的就是那個帽子。
編織的草帽有四個下擺,兩側的護住耳朵,後麵的能夠擋住腦袋。
最前麵的下擺最是耗費心思。
王偉在上麵挖出來了一個個細的孔洞,做得如同紗網一樣。
盡可能的保持可視度,又能保證蜂子不會鑽進來。
因為這些蜂子是養著專門來采蜜的,所以族人給這些野蜂稱之為蜜蜂。
但是這些蜜蜂相對於地球上人們所熟知的蜜蜂,攻擊性要強很多,個頭也大出來不少。
王偉最最在乎的地方就是蜂群中的兵峰,也是族人口中的殺人蜂。
這種蜜蜂殺傷力巨大,一下就有可能蜇死人,想要飼養蜂群,必須將這些殺人蜂扼殺在蜂箱之中,不給它們飛出來的機會。
老嫗對這件事也格外的上心,因為是第一次養蜂,並不清楚不同的蜂蛹能夠誕生出來的蜂種,所以她隻能盡可能多的去觀察。
發現個頭格外大的就要多關注一下。
以後確定了殺人蜂的誕生方式後,直接從源頭,就是蜂蛹剛剛成型的時候就將其扼殺是最好不過的。
沒有了王筍參加的練箭狩獵隊,每能夠帶回來的獵物明顯少了許多。
做為部落裏麵賦最高,箭法最準的神箭手,他能準確的命中三十米內低頭吃草的野獸的眼睛。
三十米的距離,在野獸們看來是一個安全距離。
那些無毛的直立猿是野獸們眼中最為失敗的狩獵者。
他們弱不堪,沒有強大的力量,鋒利的爪牙,甚至就連跑都跑不快。
如果不是會用石頭,投矛等武器,所有的野獸都能對他們不屑一顧。
以往的原始人狩獵為何如此艱難,因為長矛的投擲距離太短,速度也太慢,想要命中野獸實在是太難。
圍獵隻適合型野獸,對待中型野獸,例如鹿,角馬,迅捷龍之類的,就隻能用追獵的方法了。
一群人團結協作,瞅準了一頭獵物,在後麵拚命的追擊。
人類自然不可能跑得過這些食草生物,但人類有腦子。
野獸在麵對追擊的時候,通常都不會衝向陌生的地方。
而是在熟悉的地域兜圈子。
人類正是利用這一點,在一個大範圍內埋伏著,一個人追累了,草叢裏麵立刻會站起來另一個人,替換他的位置接著追。
人的速度,體力都不如野獸,但交替追逐之下,野獸總有累的時候。
特別是鹿,羊等反芻生物,它們劇烈的運動過後,必須停下來反芻胃裏麵的食物。
等到它們無法再逃的時候,就是人類一擁而上收獲戰利品的時候了。
這樣的追獵有著很大的缺點,一旦獵物逃出圍獵的包圍圈,或者速度太快,甩得獵人看不見影了,甚至碰到障礙物攔路都無法再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