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當我不是道祖的時候與大秦帝國的勝利(2 / 3)

而在他的對麵,

原本處於大軍中軍的嬴政,隨著前軍的出擊,逐漸處於了大軍後方。

但是看起來還於中年的嬴政依然站立在禦駕的華蓋下方,其腰間挎著天問劍,目視遠方,盡顯龍驤虎步之威儀。

秦軍向來就隻有主動進攻,從打遍六國、一路攻城掠地開始,少有處於守方,可大秦鐵騎從來不怕!

盡觀前方的秦軍衝鋒並不快,畢竟大軍需要維持該有的秩序和陣型,是為秦軍一向的穩健軍風。

當然敵軍也是沒有任何機會逃跑,在野外一定距離內接觸的兩軍,可不是想要調頭就調頭跑的。

隻要敵軍一個掉頭,數十萬人可沒想象的那麼靈便,其在轉身之間漏洞即顯,而作為衝擊方再一個挾尾猛追,勝負即分。

這也是忽必烈在氣惱手下沒刺探清楚的原因,若是在幾十裏之外還可以謹慎地調頭,而現在的兩千米內已經完全來不及了。

而眼前的兩千米距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畢竟常人走起來也要十分鍾左右。

但這就是幾十萬人的戰場,為將者,也當耐得下性子。

此刻秦軍的指揮,正是大秦的悍將——蒙恬,是那個曆史之上北擊過匈奴的猛將。

處於前鋒的他,在戰馬奔踏之間,沒有多餘的心思,若要說有,在其心頭即是:“吾土吾民,吾國吾邦!粉身碎骨,以報君王!大秦帝國,戰無不勝!”

同樣的,大秦將士們在衝鋒的過程也是沉默著。

他們是曆史之上最沉默、最有紀律的軍隊,而漢雖強、唐雖盛,但論及紀律仍然不如大秦。

在最前方的大秦將士甚至看到了敵軍們眼神之中的嗜血和野性,是一種如同沙漠禿鷹般的貪婪暴虐。

但大秦帝國的軍隊卻是如同一條黑龍般的沉寂如水,等待它的必將是一聲震天龍吟。

走在沙場,幾人可回?

在將士們心頭也不覺輕聲哼唱起往日的詩歌,為最後唱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帝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帝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帝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而歌謠在不過一遍,就是五百米內的距離,沒有雙方誰的開口指令,便有漫無邊際的大軍本能地還以一片如同黑雲般的密箭雨。

“突、突突......”這是在秦軍方陣內有著重弩在其中發出,甚至蓋過了無數弓弦聲,而雙方在未真正接觸之前便已是一場遠程交鋒。

......

此刻在襄陽城的城牆之上,

郭靖也是充滿震驚地看著黃蓉,開口問道:“蓉兒,他們是誰?這支軍隊是從哪個地區過來的?”

“靖哥哥,這個蓉兒現在沒法解釋。但是你相信我,他們是援軍。”黃蓉是真的不知道怎麼解釋,要說起來就很玄乎了,以她靖哥哥一向的“木呐”能轉得了彎麼?

好在郭靖不是什麼窮追不舍的人,反而拱起拳頭,對著身邊的一位將軍說道:“呂{文煥}將軍,我們趕緊下去支援吧!他們確實是我們的友軍!”

能不是麼,都直接幹上了,若他們也是敵軍,以那整整六十幾萬的規模,他們本來也守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