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佐知道耶律隆續有識人之明,但是最大的特點那就太過陰險讓對手看不透他的心思,,這些也可以看出他耶律隆續的深不可測,心機之深足以代宋,古往今來的帝王,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這些古代帝王沒有一個人比他還有心機,在遼朝曆史上都是一些英明神武的帝王,但是不缺乏英明遠見又心機,這或許也是自己蕭佐為啥那麼佩服他的原因。
這個時候的耶律隆續也是玩笑地看了他一眼,然後笑著對蕭佐道:“佐啊!你趙光義為啥要把澶州丟給我們大遼國,而且還是非丟不可。”
蕭佐不懂為啥皇帝會那麼問,因為帝王那麼陪你來了。肯定是有原因,這個問題看上去簡單實際上蘊含很大的意義。
此刻的蕭佐也是笑著對耶律隆續道:“皇上微臣不知,請皇上您明示一二。”
耶律隆緒也是知道他自己不敢瞞著自己,這個時候的耶律隆緒也是笑著對蕭佐道:“佐,朕為你澶州丟給朕好,還是丟給李繼乾好,朕告訴你吧!一根骨頭兩狗相爭,強壯的一隻一旦得到,柔弱的那隻豈肯甘心,所以我斷定,這次他是故意吧澶州丟給我們的,澶州是大宋產糧要地,所以我們與夏國早晚會發生爭奪,趙光義心裏安的根本就不是好心,他是想坐收漁人之利。澶州在曆史上是大的產糧的要地,也是軍事重地,所以對於我們而言,我們自己敵人也不敢招惹我們,就比如李繼乾這麼有本事,那又如何現在還不是龜縮於夏州這一些地方。所以他現在還沒有繼續與我們為敵,所以咱們要對付起他趙光義還是容易的多,現在咱們可以安心地處理我們目前遇到問題,所謂放長線,釣大魚,現在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擔心契丹給我們造成的壓力,最後的勝利之人一定是屬於我們大遼的。”
這個時候蕭佐也是認可,此刻的耶律隆續看到了澶州老百姓,這群百姓們聲議論聽遼國皇帝縱容手下在侵奪我們的財物品,有的又了你別瞎話沒看到這裏有幾個人,難道是遼國幾個人,聽這些北邊草寇一概喜歡搶劫,不定他們皇帝還是喜歡他們這麼做,也怪我們大宋這群裙黴,不然也不可能如此這下場。
耶律隆續心裏感歎他知道自己可以對任何人心狠手辣來,但是對於黎民百姓們的議論,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他是防止不聊傳在周朝周厲王時期,那時候西周末期,周厲王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百姓紛紛在私底下指責周厲王的暴校
上卿召穆公三番五次地勸諫厲王:“大王的苛捐雜稅太多了,百姓生活很艱苦,都心存不滿,快無法忍受了!”厲王聽了之後很是憤怒,就從衛國找來一批巫師,把他們分派到全國各地去,讓這些巫師用“神術”去監視那些指責他、對他心存不滿的人,一經發現,就抓住殺掉。一時間,百姓人人自危,沒人敢再議論朝政,連在街上碰到親戚朋友打招呼,人們也隻敢用眼睛互相看一下,生怕一不心錯話而招來殺身之禍。
周厲王得知百姓已經沒有人再公開指責自己了,便得意洋洋地對召穆公:“你看,謠言很容易止住的嘛!現在沒有人再我的壞話了吧。”
召穆公聽後很是無奈:“您這樣做隻是暫時減少了異議。您可知道,用這種方法去堵老百姓的嘴,比用泥土堵住河道更可怕。河道被堵塞,溢出來的水會衝垮堤岸,衝毀房屋,會有更多的人遭受水災。百姓對您的怨恨和水是一樣的,隻能用疏導的辦法。所以,治理百姓也應該讓他們自由發表意見。”
召穆公看看周厲王,繼續:“古代子處理政務,讓公卿列士獻詩,瞽官獻曲(民間歌謠),史官獻書(記載古代帝王事跡),師官讀格言,瞍官朗誦,蒙官誦讀,樂工們箴諫,平民百姓把對政事的意見間接地傳達給子,子身邊的近臣向子進陳規諫之言,與子同宗的大臣盡力彌補、監督子的過失。瞽官、史官用音樂和禮法教育子,上了年紀的師傅也經常對子進行規勸、警告,子再斟酌取舍,付諸行動。這樣子才不會做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