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九世家中,王家應該是最勵精圖治的一家,族中的年輕一輩分散於各行各業,朝堂商場江湖皆有,也因著這廣撒網的培養方式,使得王家總體實力較強,一直名列前茅。
甄家的崛起,是朝廷的手筆,王家傳承幾代,趨吉避凶,向來看得清楚又明白,所以王家是主動退下來的,而非甄家將其打壓下去。
而後甄家被滅,冀北王家再一次重回第二世家的位置,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異議。
除了廣撒網各方麵培養之外,王家亦熱衷於與世家門派聯姻,各世家門派中,不管輩分高低,往上數幾輩,一定會有王家人的影子,要麼有王家女嫁入,要麼有女嫁入王家,這些層層疊疊的姻親關係也進一步奠定了王家的地位。
而王家二公子王淩誌,是準備迎娶李家大小姐李疏桐的。
世家家族中一般派係眾多,兄弟叔伯姨娘,以及一堆庶出嫡出的兄弟姐妹,所以家中的孩子都很多,季家也不例外,隻是季江南的父親季北思是其父獨生子,並無兄弟姐妹,所以家中並沒有叔伯,但季北思有數房妾室,除嫡出的三位公子之外,還有庶子五人,庶女七人。
這些都是季江南的兄弟姐妹,但這些庶出的子女並不住在季家本家,而是安置在江州城外的一處別院裏,除了每年大年初一會回到本家,在家裏住上幾日,否則平時也見不著。
江玥以死給季江南換來一個嫡出公子的身份,族譜上記的他是出自季家正夫人膝下,而江玥卻無名分,故而無法記入季家家譜。
後來季江南拜入七劍門,甚少回家,與那些兄弟姐妹也很少見到,他脾氣不好在季家不是秘密,所以那些兄弟姐妹們也不敢往他麵前湊,就算坐在一起,也是陌生得很。
季家的族中關係較為簡單,其他世家就不一樣了,各房各室叔伯眾多,叔伯們有生了許多堂兄弟,家主之位隻有一個,有能耐的勢必要去爭上一爭,即便是親兄弟之間,也會生出仇怨。
家族中的爭端到了極致,那就需要借助外力,而一個身份顯著的妻子,就是最為強大的外力。
王家內部爭端不斷,家主年歲近大,這些年輕一輩有些按捺不住,紛紛各顯神通,王淩誌在王家排行第二,此番向李家提親,自然是想爭一爭這家主之位。
同樣,在李家,想做李家家主的人也不少,偏偏李疏桐以一介女子之身壓得眾人抬不起頭來,李疏桐過於優秀過於完美,但凡到了她手裏的事兒,那一件不是辦的漂漂亮亮的,眾人交口稱讚,李家眾人咬牙切齒。
李家的公子在李疏桐的光環之下如雲泥之分,眾人對其深恨已久,恰逢王家提親,遂一起表態,讚同李疏桐嫁入王家。
李疏桐的光芒太盛,若給她時間,讓她成為大晉史上第一位女家主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眾人不得不慌,而李家的諸位叔伯也早有戒心,借此機會一眾紛紛表態,對李王兩家的聯姻表示讚同,一旦李疏桐嫁入王家,那李家的東西,可就和她沒有什麼關係了。
眾人的算盤打得好,但李疏桐卻強硬的表示絕對不會嫁,甚至當堂以她手裏的李家產業以作威脅,敢逼她嫁人,她就敢魚死網破。
李疏桐手中有李家將近六成的產業,李疏桐強硬的威脅引得李家家主大怒,但迫於李疏桐的威脅與她定下一個賭約,一月之內,若能憑她自己賺到那六成產業的總利潤,那與王家聯姻之事就作罷,並且會由她來接任下任李家家主之位。
但若是做不到,那就必須嫁入王家,且無條件交出手裏的所有資產。
這本是盛怒之下李家家主隨口說的一句話,李疏桐卻當場答應了下來,冷靜下來的李家家主又覺騎虎難下,他本身很欣賞李疏桐,否則不會在她手中放那麼多權利,隻是李疏桐強硬的態度刺激到了他,等他冷靜下來準備與李疏桐談一談時,李疏桐已經帶著李唐和宣羅離開了李家。
這是李疏桐與李家家主的賭約,李家六成產業利潤,一個月算下來將近白銀一百多萬兩,一個月之內,她要如何來賺這筆錢?根據約定,她不能動用李家勢力,隻能憑自己來賺錢,身邊也隻有一個家奴,一個婢女,所帶之物也僅僅隻有少量食物,一輛馬車。
就這樣,李疏桐離開齊州,應邀前往汴京參加群英會。
59264/538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