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破紅塵道,須入紅塵中。萬丈紅塵底,妙與我心通。
李青河要解破紅塵,不入紅塵是不可能做到的。不然就會閉門造車,出不合轍,緣木求魚,竹籃打水。
入紅塵不是說,從山裏出來,走入城市,就是入了紅塵。要能染上紅塵,與紅塵糾纏一起,才算真正的入了紅塵。
不然就是走馬觀花,匆匆經過而已。
別的修道之人,行走紅塵,不過處身事外,隔岸觀火,他們畏懼紅塵擾擾,恐怕迷惑道心,毀了修行。
李青河不求超脫,修的就是解破紅塵的道,自然不懼紅塵擾人迷心,畢竟他的道心是紅塵道心,不是太上忘情那離棄紅塵之道心。
前番諸事,雖然他已經沾染了諸多紅塵,但都並不深入,都是蜻蜓點水,就算是黃玉德,也是點到而止,沒有過多糾纏。
隻有金府一事,他深結塵根,不但橫加幹涉,為金銘奪回三魂氣運,更脅迫黃家他們歸還金府,還在府中任林鴛喚他姑爺,金銘管他叫姐夫,這就把自己牢牢的綁在了金府上。
金府氣數,雖這三十年間,連番造難,急轉直下,但是如今已經觸底反彈,到了否極泰來的時候。金銘的氣運,也是撥開雲霧見青天,到了潮平岸闊,一帆風順的時候。
這個時候,李青河置身其中,就會被卷入金府即將掀起的,無數紅塵亂流中,這個時候,李青河才算是真正的徹底進入紅塵。
金銘對自己的氣運,並不清楚,隻是覺得自己近來頭腦清楚,做事有力,心中少了浮躁懦弱,多了堅定果敢。
他來找李青河說的重振金府,已經反複思考籌謀了多日,前前後後,都計劃妥當了,才來告訴了李青河。
金府如今今非昔比,縱然拿回了大宅子,但是基礎資金,人手都是沒有的。目前僅有的收入來源,隻是先前金庭雪購置的田產,其餘更無餘財。
雖然金庭雪的房間裏,有許多值錢的東西,但林鴛和金銘,是寧死也不會動的。
但要重振金府,就不能沒錢,沒錢就是沒人,沒貨。沒人沒貨,就沒法經商。
金銘當然可以先靠他和他母親,甚至加上李青河,三人做點小買賣,然後積少成多,慢慢做大。
但這樣做,卻是非常耗費時日,不到最後萬不得已,現在聰明果決的金銘,是絕對不會考慮的。
現在的金銘,他心中想的,是一開始就是高起步,又極穩妥,穩賺不陪這樣的路子。
所以他第一個計劃,是找人借錢,借了之後,用這一筆錢,在詠州這裏將價格十分低的藥材,買一大批,然後一路向北,運到京師附近地界,那裏達官貴人多,向北經常時有戰事,又沒什麼出產良藥的地方,而詠州這邊位於神農山前,藥材不但品類繁多,而且質量都是上好,加上詠州這邊的藥販子,多不及遠,很少到京師地界售賣的,如果他能送藥過去,並且開通一條自己的藥道,那日後必然黃金滿道。
等他把藥材做穩之後,就可以以此為根基,擴張到布,茶,瓷,糧,當等其他行當,然後把金府的生意,做滿天下。
這個計劃想的很完整,也很美好,但關鍵在於,金銘能不能借到這麼多錢。借到錢後,又能不能,找到願意幫他做事的人,畢竟詠州到京師千裏迢迢,山長水遠,路上安危難知,想找到人,護送藥材,並不容易。
這些金銘也有考慮。如果借不到錢,他就開個小飯館,讓做菜非常出色的林鴛做菜,找個靠譜的小夥做小二,自己就既做小二,也做掌櫃,慢慢積累。
等積累夠了之後,就去實行第一個計劃。
第一個計劃大概要千兩白銀,飯館要積攢到這麼多錢,光靠三個人肯定不行,所以金銘打算開始先不存錢,邊做邊擴張,這樣後麵做大了,千兩也就來的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