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不夠分了,前線的將士拚死拚活的立下戰功,回來後卻分不到足夠的土地,這正是大唐府兵製麵臨的最大問題,也是後來募兵製代替府兵製的主要原因。
但其實大唐大唐並不缺土地,但卻無地可封,這看起來有些矛盾,其實也很好理解,大唐缺的是肥沃的田地,而不是沒有開墾的荒地,一塊荒地想要變成肥沃的農田,最少也需要三年到五年時間,同時也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十分不劃算的。
所以朝廷也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比如一塊荒地,隻要開墾後連續種上幾年,那麼這塊土地就屬於開墾者了,但就算是這樣,每年開墾的荒地數量也很有限。
當年大唐剛立國時,經過隋末的戰亂,大量無主的土地收歸朝廷,所以朝廷也有足夠的土地賞賜給有功的將士,可是現在良田越來越少,新老貴族間的土地兼並也越來越嚴重,使得良田進一步減少。
比如以關中為例,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沒有田地可封了,甚至連河南、河北、山東一帶的良田,也幾乎全線告急,要知道這幾個地方全都是大唐的核心區域,也是大唐最重要的兵源地,如果這些地方沒有田地可分,那將直接導致府兵們沒有作戰的動力,大唐兵鋒也不會再像以前那麼銳利。
“這些問題我也都知道,也曾經認真的考慮過,甚至朝廷也準備招募一些士卒,這樣也許可以緩解一下現在的困局。”李弘沉思許久最後長歎一聲道。
“我大唐領土如此廣闊,何愁找不到土地封賞將士,隻不過就看朝廷是否願意了?”張縱卻是無奈的一笑道,他之前了解過府兵的情況,對於府兵的一些規定也頗為無奈。
“你的意思是分封其它地方的土地?”李弘這時也終於明白了張縱的意思。
“不錯,既然關中、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分封完了,那就分封其它地方的,南方不夠還有北方草原,甚至是西域,隻要朝廷肯舍得,以大唐的人口,恐怕隻會發愁人不夠,怎麼可能會擔心土地不夠?”張縱當即表明了自己的觀點道。
“朝廷當然想過分封其它地方的土地,大唐的國土雖大,但良田卻有限,而且大都集中在黃河與長江流域,除此之外,能夠被人看上的良田並不多,我記得去年朝廷將朔州一帶的田地分封給一支折衝府的將士,結果引得將士十分不滿,甚至差點因此而嘩變,這種事不是一次兩次,所以現在朝廷也不敢再分封偏遠地方的土地。”
李弘說到最後也更加的無奈,朔州在太原以北,靠近北方草原設立的單於都護府,也是大唐的軍事重鎮,但就算是這樣,許多人也不願意到那裏定居,畢竟那裏異族混雜,安全方麵肯定沒辦法與關中等地相比,土地也比較貧瘠,所以將士們自然不願意要那裏的土地。
“將士們不肯要邊疆的土地,那是因為朝廷分封的方法不對!”張縱十分肯定的道。
“方法不對?”李弘聽到這裏也是一愣道。
“不錯,就是方法不對,以去年朔州的那件事為例,那隻折衝府本來是從汴調過去的,將士也都是汴州人,要知道汴州那裏全是大平原,而朔州卻大都是山地,再加上天氣苦寒,北方又是野蠻的草原人,汴州出身的將士自然不願意要那裏的土地。”
“可是朝廷已經考慮到這一點,封賞他們的土地麵積增加了一倍有餘,這難道還不能補償他們嗎?”李弘卻再次不解的問道,增加了一倍的土地,但將士們還是不肯去朔州,甚至鬧到嘩變的地步,這讓他還是有想不明白。
“不夠,一倍的補償遠遠不夠!”張縱十分肯定的道,“朔州土地貧瘠,汴州的將士見慣了家鄉的肥沃土地,自然看不上朔州的瘦田,另外人們也大都不願意遠離故土,再加上治安與氣候等原因,更讓他們不願意在朔州安家,如果我是掌管分田的官員,至少也要給他們五倍甚至是十倍的土地補償!”
“五倍?十倍?這怎麼可能?”李弘聽到這裏差點跳起來,大唐的田地本來就不夠分,如果再幾倍幾倍的分下去,那豈不是更加不夠?
“太子不必驚訝,我說的是土地不是田地,其實我也想不明白,朝廷為何一直糾結於賞賜給將士的必須是田地,難道其它的土地不行嗎?”張縱笑著搖頭道,田地肯定是土地,但土地可未必都是田地,事實上在大唐這個時代,絕大部分土地都不是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