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縱與薛仁貴邊走邊聊,很快就來到洛陽城門前,結果讓張縱沒想到的是,門口竟然又有兩個熟人,一個是中書令李敬玄,另一個則是李賢。
李治遷都洛陽,宰相劉仁軌隨同李弘留守在長安,輔佐李弘處理政務,而除了劉仁軌外,其它的重臣大都來到洛陽,這個李敬玄就是其中之一。
李敬玄與劉仁軌不和,兩人時常因為政見吵的不可開交,甚至隻要是一方支持,另一方肯定就會反對,為此李治也十分頭疼,這次總算是把李敬玄和劉仁軌分開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敬玄長於政務,特別是記憶力驚人,他曾經主持選官,而每年參加選官的人都有上萬,但李敬玄卻能記住每一個人的名字,哪怕日後在大街上遇到,他也能準確的叫出對方的名字,而且他處事公允,所以在朝堂上的名聲也十分不錯。
不過在原來的曆史上,李敬玄卻被劉仁軌陰了一把,因為他雖然長於政務,但卻不通軍事,當時吐蕃鬧的正厲害,於是劉仁軌就向李治進言,說鎮守西南必須要派李敬玄這樣的重臣,結果李治還真信了,於是李敬玄這個文官就被硬推上馬,很快就被論欽陵打的大敗,最後被貶官抑鬱而終。
幸好現在的曆史已經改變,吐蕃現在已經被打殘了,李敬玄也沒有再鎮守西南的必要,所以他現在依然舒舒服服的做著他的中書令。
張縱以前與李敬玄見過幾麵,雖然談不上什麼交情,但也算認識,至於李賢就更不用說了。薛仁貴更是朝中的老臣,對李敬玄和李賢也都十分熟悉。
所以張縱與薛仁貴看到李敬玄兩人時,也立刻下馬上前,李敬玄和李賢兩人也快步迎上前與張縱兩人見禮,隨後張縱這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來接人的,隻不過李賢是代表李治來接他和太平,而李敬玄則是代朝廷來迎接薛仁貴。
當下張縱與薛仁貴隨著迎接的隊伍進到洛陽城,薛仁貴顯然不是第一次來洛陽,所以他對城中的情況也十分熟悉,不過張縱卻是感覺洛陽城處處都透著新鮮,連馬車中的太平和婉兒,也悄悄的把馬車打開一條縫,偷偷的打量著城中的風景。
進城之後,張縱與薛仁貴也並沒有分開,因為他們兩人都要進宮見李治,隻不過一個是因為家事,一個是因為公事,所以兩人在李敬玄和李賢的陪同下,也就有一起進了宮。
不過在路上的時候,張縱很想向李賢打聽一下現在洛陽城的局勢,但是考慮到周圍的人太多,他最終還是沒能開口,另外他也考慮到,李賢雖然是李弘的兄弟,但同時也是武媚娘的兒子,所以對於張縱來說,李賢也並不是一個能夠絕對信任的人,相比之下,李賢的親兒子李重業,反而更值得信任,因為他和張縱不但感情深厚,而且利益也是一致的。
洛陽城被洛水橫穿而過,這也使得整個洛陽城分為南北兩部分,洛陽的皇城也並不是坐落在城市的中軸線上,而是位於洛陽城的西北角,幾乎占去了洛陽城五分之一的麵積,而且皇城南邊就是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