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這是一個教育體係極其重要的一環,醫學堂那邊有孫思邈這位大神醫幫忙編纂教材,這才讓醫學堂能夠順利的運行起來,可是軍校的教材該從哪來?
軍校是傳授兵法的地方,但也不能直接拿孫子兵法做教材,其實孫子兵法更像是兵法一個總綱,概括了許多兵法理念上的東西,平時自己研讀或研究都可以,但做為教材肯定不太合適。
另外最重要的是,軍事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許多理念與武器都發生了革新,所以武學堂的教材也要跟上,而最好就是由大唐的兵法大軍自己編寫一本教材。
不過自己編寫教材也有兩個問題,能夠稱得上兵法大家的,從古至今一共也沒有幾個,而且就算是鬼欲子、孫武再生,想要按照武學堂的要求編寫一本教材出來,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可能要花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裴尚書,要不您和薛老將軍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自己編寫出來一本教材?”忙碌的武學堂工地上,張縱試探著向裴行儉提議道。
自從那天回去的路上,裴行儉提出教材的事後,張縱就一直在為這件事苦惱,可是裴行儉卻似乎並不著急,反而隻是讓張縱自己先想一想,結果張縱想了這麼多天,也隻想出這麼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我可沒那麼大的本事,咱們大唐敢稱得上兵法大家的人,恐怕也隻有兩個。”裴行儉聽到張縱的話卻笑著搖了搖頭道。
“兩個?都是哪兩個,我們能不能把他們請過來幫忙?”張縱聽到裴行儉竟然說有兩個兵法大家,當即也十分激動的道,他對軍隊方麵實在了解不多,所以對現在的軍事大家更是一無所知。
“這兩個人你肯定也聽說過,一個是太宗皇帝,另一個則是衛公!”裴行儉再次微笑著回答道。
“這……”張縱聽到這裏也為之語塞,李世民和李靖的確都是難得一見的兵法大家,可關鍵他們兩個都已經死了,這讓他也苦笑一聲無奈的道,“裴尚書您就別開玩笑了,太宗皇帝和衛公早已經不在人世,我總不能跑去昭陵打擾他們兩位吧?”
昭陵也就是李世民的皇陵名稱,李靖死後也被安葬在那裏,可惜張縱沒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否則倒是可以去昭陵試一試。
不過裴行儉卻依然不緊不慢的再次一笑,隨後開口道:“你別著急,人雖然不在了,但有些東西卻沒有消失,比如衛公留下的兵書!”
“對呀!”張縱聽到這裏也猛然一拍腦門,他竟然忘了李靖的兵書!
李世民就不說了,他在軍事方麵的才能並不比李靖差,但他是皇帝,根本沒有時間將自己的兵法寫下來,反倒是李靖後來因為立的功勞太大,於是借口足疾把自己關在家中,有大把的時間消磨,於是他就將自己用兵的心得寫成兵書,而且數量還不少。
不過李靖寫的兵書雖然很多,但大都在宋朝以前就散失了,比如李靖寫的兵書有《李衛公望江南》、《六軍鏡》、《玉帳經》、《兵家心書》、《兵鈴新書》、《李衛公問對》、《衛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