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約定,歌謠】(1 / 2)

時間過了午後,楚浩跟著三叔離開了,他的父母拉著楚琳一路相送,直到馬車消失在了期望的目光中。

馬車緩慢的街上前行,楚浩的身子隨著地麵的坑窪起伏晃動,他背後沒了木劍,懷裏多了一個不大的包裹,帶著父母對他的期望,和自身的不願,前往了從未去過的學堂。

他想過強硬拒絕父親的意願,直接拂過三叔的好意,但那與身體不匹配的靈魂,卻在告訴他這不是個好的做法,要想不去學堂讀書,就隻有說服先生才行。

就在楚浩沉默思索時,他的肩膀被人輕輕拍動,回神抬眼一看,三叔正麵帶微笑的望著他,認真的說道:“浩兒,隻要你好生讀書,在來年秋試考中童生,前路就會寬廣起來,往後你想要學武,書院定會照拂於你的。還有,稍後先生肯定會考驗你的學識,不要緊張,也不要藏拙。”

“放心吧,三叔,我會認真對待。”楚浩點著頭道。

三叔哈哈一笑,抖了抖手裏的韁繩,說道:“那就好,其它的就別想太多了。”

學堂就在鎮子東頭,並沒有多遠的路程,楚浩靠在車廂一側,看著三叔的背影,心緒有些複雜,在心中默默念了幾聲對不起,那撲麵而來的寒風和落雪,竟讓他恍然看到了白發時的父母。

時間漸漸流逝,顛簸的馬車,也逐漸停了下來。

下了馬車,展現在楚浩麵前的是兩間黃培茅草房,屋頂壓蓋著厚厚的積雪,像是一塊惹人垂涎的蛋糕,不過屋簷前的冰刺,卻是讓人有些膽戰心驚。

向那扇緊閉的門前望了望,隻見積雪還未徹底覆蓋的地方,有著許些不大的腳印,腳尖是朝外的,說明學堂已經放學,授學的先生並不在此處,不過三叔倒是知道先生在哪裏般,拍拍楚浩肩膀,動身向另一間茅草屋走了過去。

楚浩將包裹抱在胸前,踩著腳下的雪地,緊緊跟著三叔的步伐,在這潔白的地麵上,留下了兩串長長的腳印,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先生所在的屋子中。

先生是個年近六旬的老人,穿著破舊的儒杉,頭纏倫巾,花白的胡須被修整的一絲不苟,筆直的垂在胸前,配上那對睿智的雙眼,隱隱像是傳說中蘊含浩然正氣的大儒。

三叔把楚浩帶到先生跟前,拱手道:“穆先生,我向您提起的侄兒已經來了,他的年紀雖說有些偏大,也沒有上過學堂,但在學識上卻沒有落下過。”

楚浩跟在一旁,放下包裹,連忙躬身行禮。

穆先生撫須輕輕頷首,將目光看向一旁的楚浩,打量了片刻,道:“可有讀過四書五經?”

楚浩知道是要開始考量,實誠的回答道:“回先生,學生讀過,都能熟記於心。”

“年幼可莫要說大話。”

“學生不敢。”

“那好,既然你能熟記,那我便考量一二。”穆先生撫須道:“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此言出自哪裏?”

“中庸第十四篇。”楚浩垂首答道。

穆先生訝然,繼而問道:“一曰親親,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

“禮記大傳。”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