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東西在郵件裏說不清楚,也不方便放在郵件裏,我現場給你演示一遍,你就明白這東西究竟有多麼的令人驚訝了。”
說著,陸舟向錢忠明點頭示意,表示可以開始了。
得到了陸舟的吩咐之後,錢忠明在旁邊的電腦上敲下了幾個按鈕,操作著設備向玻璃罩的上方導入看液氦。
幾乎就在超低溫的液氦與導線接觸的瞬間,導線的熱量便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流逝,接著很快到達了轉變溫度,電腦屏幕中的電阻率曲線也隨之滑落至穀底。
克雷伯教授的瞳孔微微收縮了下。
從他的臉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那抹驚訝。
“現在驚訝還太早了點,”淡淡地笑了笑,陸舟看向了錢忠明,繼續說道,“提高電壓。”
“好的。”
熟練地操作設備,錢忠明按照陸舟的指示,提高了施加在導線兩端的電壓。
超導體有三個臨界參數,分別是臨界轉變溫度tc、臨界磁場強度hc、以及臨界電流密度jc。
hc的意義便是,當超導體表麵的磁場強度達到某個磁場強度hc時,即會退出超導狀態。
jc的意義也是一樣,當導體兩側電壓達到一定數值時,通過超導體內部的電流超過了臨界值,導體便會退出超導狀態。
根據實驗中反應的數據,在這三個臨界參數上,sg-1材料均表現出了相當優異的性能。
至少,已經遠遠勝過了銅氧化物超導材料。
看著電阻率隨電流變化曲線,克雷伯教授的臉上終於浮現了震撼的神色。
站在一個工程師的角度,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將這種“sg-1”超導材料維持在超導轉變溫度狀態下的難度,遠遠要比將銅氧化物材料維持在超導轉變溫度下容易的多。
看了克雷伯一眼,陸舟繼續說道:“除了這些圖像之外,我們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觀察了它的原子分布結構,並且基於這些數據繪製了碳原子分布的模擬圖像。”
克雷伯教授謹慎地問道:“方便為我展示下嗎?”
陸舟笑了笑,語氣輕鬆的說道,“當然可以。”
說罷,他繼續示意錢忠明,調取了模擬圖像。
模擬圖像中,被標注為綠色的碳原子緊密堆疊著。
在橫向結構上,密密麻麻的碳原子以六邊形的形狀,排列在寬度隻有上千納米的空間內,就如同一張由六網格花紋織成的網。
而在縱向結構上,層與層之間以微小的角度錯位堆疊,沿著垂直的方向拉出了一條細長的柱狀結構。
簡直就像是一件工藝品,讓人光是看著,便不難感受到其中的不容易。
驚歎於這其中涉及到的分子加工技術,看著電腦屏幕中的模擬圖像,克雷伯教授終於忍不住問道:“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陸舟淡淡地笑了笑,開口說道:“我們從氣相沉積法中得到了啟發,至於具體是如何做到的,這個請恕我暫時還不能透露,希望你能理解。”
其實單條石墨烯納米帶的合成技術早在2012年便誕生了,這本身並沒有什麼神奇的。
其中比較經典的方法有對碳化矽表麵蝕刻凹槽,並以此作為基板,在其上可以形成僅有幾納米寬的石墨烯納米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