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幹問道:“已經為道長準備好了靜室,道長可需要休息?”
“不用。”呂清廣伸頭看了一眼原木長桌上的幾張獸皮卷,上麵線條勾畫著山川河流,應當是幾張地圖,隨口問道,“你們連夜在商議些什麼?”
林泉帶著幾分激動神色回答道:“建國。”
“建國?”呂清廣不免大驚小怪了一下,在他這個穿越者的意識中,建國乃是偉業,就這幾個人,點上油燈,聚在一起嘀嘀咕咕小半夜,就要建國?
比幹解說道:“泉兒被敕封為林國國主,自然是要建立林國的。而且我這比國已經失卻了名分,沫邑也被紂王收回,我等暫居一些時日倒也無妨,卻不是長久之計。現下已是深春時節,若不早早安排停當,到了秋冬,沒有城牆宮室遮蔽,寒風凜冽,怕國人難以度日。所以,建國之事不能拖延,必須盡早開始。”
呂清廣啞然失笑,自己傍晚時還在感歎小國寡民,卻如何一時間就又給忘記了,此時比幹父子帶著手下商議的建國,建的是小國寡民的國,也是呂清廣定義的鄉鎮級別的國,而整個建國最重要估計就是興建國都了,所謂國都也就是一個關隘或者寨子。當然,以目前的生產力,半年時間內要將一個小城初具規模難度還是不小的,而且比幹父子能動用也就比國之人而已,人力、物力、財力都有限,想要做出一番業績來卻是不易。而且比幹那七巧玲瓏心卻不是一個硬心腸,不可能走崇侯虎嚴苛的路數,就更得精打細算了。
比幹請呂清廣幫著拿主意,呂清廣堅決不肯,擺明打醬油的立場,隻肯正義地圍觀。比幹父子也沒有強求,繼續之前的籌劃安排。
林國初建,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朝歌也不會給與資助,能用的也就是原本比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三樣比國都有,但都不算底蘊深厚,難免有些捉襟見肘。
當前一個難題是二十裏山路馬車和牛車都難以通行,隻能靠騎馬或步行,沒有車,運力降低了大半。可越是這樣就越得及早開工。
這一點大家並無異議,一致認可。
分歧在於誰去長林誰留在沫邑。
其他人都還好辦,最關鍵的是比幹和林泉,這父子必須分開,一個去長林指揮建國,另一個留在沫邑,組織後勤供應和搬遷事宜。
林泉堅定表示他應該義無反顧地擔綱建國重任,比幹也知道這樣最好,可又實在難以放心,躊躇再三,比幹對呂清廣施禮,請求道:“不知可否請呂道長陪吾兒林泉同去長林?”
呂清廣沒有多想,就點頭答應下來。
比幹這才放心。
第二天一大早,林泉騎馬,呂清廣騎了頭牛,慎榕和慎禺帶著二十名精銳戰士,還有一百多名工匠和三百餘壯勞力,披著朝霞上路了。
出了沫邑不久,就開始上山。
此處的山名喚青岩山,又名雲蒙山,那是太行王屋二山中太行一脈。
山並不太高,五六百米上下,山勢秀麗蜿蜒變化無常,山嵐霧靄映襯霞光,卻也仙氣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