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猴與白骨3(1 / 3)

3.1

前去遇一大坑,四門陡黑,雷聲喊喊,進步不得。

唐朝和尚玄奘法師,當把金鐶杖遙指宮,大叫:“王救難!”

忽然杖上起五裏毫光,射破長坑,須臾便過。

和尚一臉嘚瑟,舉著金鐶杖不肯放下來,也不嫌累,目光在猴子臉上飄過,卻見猴子臉上顯出便秘狀,驚疑道:“你這是怎麼了?難道是剛才過於驚詫,把自己的舌頭吞進肚子裏麵去塞住了,不能消化,故而上下不通氣?”

猴子歎口氣,指著那金鐶杖,道:“這東西你當是什麼?卻如何剛才突然拿出來用掉了?”

“的什麼話來?”和尚臉色頓時就晴轉陰了,剛才的得意全都轉為了不悅,質問道。“你這是幾個意思?之前都是你嘚瑟,威風全讓你一個人抖幹淨了,為師我勇猛精進一回能怎麼樣?破壞你的形象啦?”

猴子用手揉搓了一巴掌自己的臉,苦笑兩聲,這才道:“我就是感覺到可惜,覺得不值當的。”

和尚冷著臉問:“是覺得跟著我虛度歲月沒獲得你想要的好處嗎?”

猴子搖搖頭,眼睛依舊盯著金鐶杖,再次歎了口氣,:“唉,我隻是覺得自己挺命苦的,本來一棠事兒,卻注定得走兩回,這真是何苦來哉呢!”

“你把話明白了。”和尚瞪眼了。

“行,我給你解一二。”猴子有七八分無奈,但剩下的兩三分耐心還在,倒也還不至於一把揪過和尚來劈頭蓋臉一頓胖揍,雖然此時此刻這是最該做的事情,但正確的事情往往並不是可以做的。生活還得繼續,即使已經無法改變,還得再走一趟,可這一次依舊不能半途而廢的,還是得堅定地走下去,一路走到大雷音寺去,這才能算一次,然後再另外一次的事情。所以,他還得壓抑著怒火與焦躁,將事情講個大致來龍去脈。“我們西行取經注定是艱難的,要曆經磨難。準確地講,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然後才能功德圓滿。我剛才感到難過,是因為這一回咱們並不能得正果。這一回算是白跑了,可咱們還必須要繼續走下去,一直走到最後,走到大雷音寺去。”

和尚倒也不笨,立刻猜到幾分因果,將金鐶杖拿到眼前來看了又看,卻不見有何異樣,跟之前是一模一樣的,一點兒磨損都沒櫻

“不用看了。”猴子並沒有吊胃口的心情,直接給出答案。“金鐶杖本身沒什麼,白了,這就是一根兒鑲嵌了銅條掛在銅環的木頭拐杖而已,並沒有多少神韻,也不是佛寶,要珍貴,倒也真是珍貴,但珍貴之處不在於其本身,而是其所代表的大梵王承諾的一次出手援助,現在你將這次援助給用掉了。”

和尚辯駁道:“當時情況危急不得不用呀!”

猴子一臉苦命的悲催顏色,嘴角抽搐著解釋道:“剛才什麼危險都沒櫻黑隻是烏雲遮蔽了日光,不過是有一場大雨而已。前進不得,稍微退後幾步,找個地方避雨,等雨過晴再上路也就是了。”

“那個大坑,好大好深。”和尚已經猜到是自己魯莽,卻不肯承認。“若是掉進去,該當如何?”

猴子篤定淡然地回應:“掉進去的話,爬上來就行了,要是你自己爬不上來,我可以拉你一把的。而且,你明明老遠已經看到有一個大坑,怎麼會再掉進去呢?你不能遠遠繞開的嗎?”

3.2

大梵王做事還是挺講究的,雖然這一次出手一點兒沒有起到救難的作用,但送一程就要有送一程的樣子。所以在和尚和猴子不再爭辯之後,抬頭向前,發現前方就是宿頭,立刻進店投宿休息。

當晚早早就睡了,和尚心大,並不因為這一堂不到正果而憂鬱,也不因為自己的過失而窩心,兩眼一閉,鼾聲如雷,簡直堪比雷聲喊喊的效果。

猴子覺得自己心中四門陡黑,抑鬱症頓時犯了,解下褲腰帶,在梁上絟一個圈兒,將脖子伸進去,人就飄在那裏,掛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