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氣縈繞的夢境中,愛麗絲的確被沮喪的情緒包圍,她尋覓了很久很久,卻始終沒有聽到神明的聲音。
“偉大的神明啊,愛麗絲在尋求您的指引。”
徘徊在霧氣中的愛麗絲,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像一個迷路的小女孩般無助。
“愛麗絲,我感應到了你的疲倦。”
親切而嘹亮的聲音,從四麵八方湧來。
愛麗絲的腳步瞬間停住,沮喪一掃而空:“偉大的神明,您的降臨,可以掃除一切疲倦,讓我感到愉悅。這是我最期待的事情。”
“你若呼求明哲,必將永得安居。愛麗絲,如果智慧進入了你的心,知識便成了你的喜樂。”
“是的,我感受到了知識的美妙。”愛麗絲由衷的發出讚美:“每一次得到您的知識,都令我身心愉悅,如獲珍寶。”
“我以智慧奠定了大地,以知識堅定了高天。智慧的果實勝於純金,賺得智慧勝於賺得金錢。”逼格滿滿又充滿哲理的聲音傳來:“我寵愛謙卑而樂學的信徒,愛麗絲,你是其中之一。”
那種成為神明寵兒的奇妙感受,勝過世間一切喜樂,愛麗絲深深的彎下腰去,語氣激動:“愛麗絲,願意做您一生的寵兒。”
秦頌立即化身寵女狂魔:“愛麗絲,放開你的身心,向我展示一切吧。我必將慷慨的賜福於你。”
“讚美您的慷慨。”愛麗絲的心中充滿了甜蜜:“慈父般的神明啊,請你解開我心中的疑惑,為黑石領帶來福澤。我希望我的領民們能夠渡過一個溫暖的嚴冬,但困難無情地阻礙了我。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手,去采摘能夠提供溫暖的棉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在田地裏腐爛。”
“心懷仁慈者,必將永享尊榮。殘暴不良者,終將蒙受羞辱。”秦頌一邊用富有哲理的話裝逼,一邊開始思索。
摘棉花在他小的時候倒是見過,基本都是依靠人工。盡管科技的發達,不少應用於采摘棉花的機器現世,但不是結構複雜,就是效率低下,並沒有普及開來。
關於采摘棉鈴,秦頌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但是他腦海裏想起了另外一個神奇又簡單的工具——軋棉機。
軋棉機又叫軋花機,在大麵積種植棉花的地區,屬於常見的機器。體型小巧,結構簡單,效率很高,可以輕鬆的實現棉籽和棉花的分離,大幅度提高了棉花的產量。
不過即便是構造最簡單的軋花機,也不是愛麗絲短時間內就能製造出來的。但是,軋棉機也不是一出世就是成熟的,它經曆了大約一百多年的改進,才形成現在多種多樣,用途廣泛的機器。
對於棉花的利用,華夏擁有悠久的文明,在元代時期有一位名叫黃道婆的紡織女工,就發明出了軋花機的原型機,大幅提高了棉花的產量。
然後一直到1793年,歐洲才出現了第一台軋棉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惠特尼軋棉機。秦頌曾在科學博物館裏,見過惠特尼軋棉機的實物展示。
和榨汁機一樣是手搖驅動,構造十分簡單,由一個裝滿勾齒的滾筒和帶毛刷的滾筒組成,搖動手柄,勾齒抓住棉花和棉籽扯開,毛刷則將分離的棉花掃下來。
至於其他的部件,比如阻止棉籽穿過的排齒,毫無技術含量。
憑借愛麗絲製造榨汁機的經驗,製造一台惠特尼軋棉機的初始原型機,似乎有很大的成功率。要知道發明者惠特尼,也隻是個法律係的學生,用了大概十天,可見其機械構造,並沒有多麼的複雜。
但是,軋棉機的效率極為驚人,一台軋棉機的效率,足足是人工剝離的五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