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日,吳夫人和沈氏上門,是院子收拾好了,請他們一家子去坐坐,吃頓便飯。

王永珠和張婆子欣然答應了。

還主動提出讓丁婆子和廚房其他的冉那去幫忙去,不然隻怕吳夫人婆媳忙不過來。

吳夫人婆媳來也是這個意思,本來他們是在簇出了宋重錦他們一家,無親無故又初來乍到,也就是請吃個便飯,也是感謝的意思。

偏吳家選的日子,是縣衙休沐的日子。

這幾日吳中寶跟著宋重錦進出,沒有避諱,任誰見了縣令大人身邊突然多了個人,同進同出,似乎極為信任,都要多打聽兩句。

聽消息這吳中寶和縣令大人是老鄉,是特地投奔宋大人來的,看宋大人這態度,將來隻怕是要倚重的。

因此這幾日,大家都對吳中寶散發著善意,不定人家將來就是大人身邊的紅人,好不好的,將來也許還有求到人家的時候呢。

現在給點善意,也沒啥,反正不虧。

宋寅他們幾兄弟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些,更加知道宋重錦對吳中寶的不同。

聽吳中寶家要暖屋,請宋重錦到時候去吃個飯,也都要去湊個熱鬧。

這暖屋本就圖個人多熱鬧,吳中寶又是個喜歡交朋友爽快的人,知道宋寅他們去是特意交好,以後打交道的日子還長,哪裏有不答應的?

就連簡懷風也隻到時候要去討一杯水酒喝。

有了他們打頭,那消息靈通的,也就主動湊上來,到了日子要一起熱鬧熱鬧才是。

這麼一來,吳家最開始的打算和準備就不夠了。

婆媳二人開始倒是打算,就在外頭雇個會做飯的婆子,到了日子隻需要做飯炒菜就是了。

其餘的雜事,她們婆媳做了也就完了。

可後來一算要來的人數,隻怕三人還忙不過來。

隻得厚顏來縣衙,一是請張婆子和王永珠,二來就是想借兩個人使使。

聽張婆子和王永珠主動提出來,自然正中下懷,也不多客氣,隻道謝不提。

得了王永珠的話,吳夫人陪著張婆子和王永珠話,沈氏就告罪,去尋丁婆子,求教一下暖屋那日子的席麵菜品,需要買些什麼東西。

丁婆子到底是跟著王永珠他們的老人了,自然知道這吳家跟自家主子的關係,沈氏親自來請教,也不敢拿大,細細的跟她分起來。

兩人商量了半日,定下了菜品,又列了一張清單給沈氏,讓她按著這單子去采購就是你。

因著沈氏態度誠懇客氣,丁婆子也知道吳家的現狀,怕沈氏多出冤枉錢,索性就將經常給縣衙送貨的那幾家鋪子也告訴了她。

讓沈氏去報姚大的名字,自然會又便宜,東西又好。

沈氏自然是滿心感激。

實話,他們如今手頭真的不太活泛。

本來吳家的全家家當都因為吳老倌的怪病而折騰了個幹淨。後來吳中寶給宋重錦辦事,掙的錢除了家常日用,要麼還了以前的欠賬,要麼就給吳老倌補身子,基本也沒剩下什麼。

後來吳老倌去世後,有吳中寶在外頭掙錢,她又繡花掙錢補貼家用,才慢慢緩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