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本來打字的手速不行,手指還太粗,再加上手機上的老年人輸入法總是按錯鍵位,導致詞不達意,所以我無奈地放棄了從小就學習的打字機巧,開始發語音——要是小學電腦課老師知道了,估計會很失望……
其實我們小學差不多二三年級,很早的時候就有了電腦課,一開始的時候還叫“微機課”。因為年代比較久遠,所以隻記得大概,最早時用的還是相當原始古舊的“機器”——比現在熟稱的“大頭電腦”都古老(後來才換的這種):一台很小的黑白顯示屏,上麵隻有極其單調的圖像;因為沒有鼠標,操作也非常簡陋,隻靠著比現代的要小上一大半,並且按鍵極少的鍵盤來進行選擇,沒有什麼功能。
雖然在現在看來,那簡直就是“爺爺輩”的被淘汰的東西,但是在當時那個bb機還沒有完全“滅絕”,個人的移動電話方興未艾,出門打電話還要花幾毛錢打公共電話的年代,這些像從未來穿越過來的外星科技對我們這幫十歲左右,沒見過什麼世麵的小地方的孩子來說,幾乎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存在。
而且當時的小孩不像現在的“某些”孩子那麼聰明、大膽、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敢做——我們小的時候都很傻、很老實,犯了錯家裏人也都會批評我們,該打該罵的時候也絕不手軟,絕對不會像現在的“一部分”父母那樣不分青紅皂白、不論好壞錯對的護短;甚至溺愛自己的孩子,覺得他們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好的”是“神聖的”。即使出了事情,也要先幫自己孩子把身上的過錯都擇出來,再將一切都怪罪到別人頭上——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好處,更是家長的不負責任,導致了熊孩子那麼多,引發了許多沒必要的矛盾與事故……
我們這幫“傻孩子”每次上微機課前都很開心,也十分忐忑。穿好鞋套,進入幹淨的“微機室”後,大家都十分聽話的坐到各自的位子上,看著眼前比自己還大的“怪物”,連平時最淘氣的同學,都不敢輕易亂碰,隻敢動老師的教導的兩三個地方;有的時候不小心點錯了,屏幕上的樸素圖像變得和旁邊人不一樣了,就會手足無措的慌亂起來,而且老師還會在每條過道裏緩緩踱步,檢查著大家的“電腦”,要是被發現了錯誤,豈不是說明自己沒有認真上課;但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恢複原樣,又怕繼續出錯,不敢嚐試;一想到這些,更是心急如焚,身上直冒冷汗。生怕弄壞了,被老師訓斥,被家長責罵;萬一要賠這些看起來就十分貴重的東西,家裏再拿不起怎麼辦——與其說是來學習,我們更像是參觀博物館,雖然覺得新奇好玩,但是玩砸了可賠不起……
後來差不多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這所當時在全市還沒什麼名氣,要不是因為我的生日太小別的地方不收,隻能來這裏的“落後”小學,不光翻建教學樓,配備了先進的儀器設備;提高師資力量,吸收了各地的教育人才。還把微機室(應該已經改名電腦室了)裏的過時設備一部分全部更新,換成了大頭電腦;我們的課程也變了,從最基本的打字開始。
我們最開始學的就是“傳說中”打字速度最快、錯誤率最低的五筆輸入法。先從背口訣開始,之後再用標準的打字姿勢,在電腦上用打字練習軟件進行練習。因為每周隻有短短的一節課,還和音樂體育等“副科”一樣經常因為各種原因被換成其他主課,這樣“寶貴”的“放鬆課程”,怎麼可能會“浪費時間”在枯燥的打字練習上呢?而且當時本來也沒有什麼娛樂項目,還會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緣由禁止了許多種玩耍,連這些下課都要被壓堂的孩子來說,電腦課就是來玩的!
隨著對電腦的熟悉與深入了解後,我們也都放開了膽子,“肆意”玩弄著電腦——大不了,不行了就重啟……老師出門後,我們就會停下練習,興高采烈地鼓搗著電腦:不停的換壁紙、玩屏保、畫圖、打紙牌掃雷桌上彈球等各種小遊戲;或者點擊著各種文件夾,尋找著好看的圖片、有趣的視頻(雖然沒有喇叭音響)和大型遊戲。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腦上照著新圖片做壁紙的時候,發現了cs遊戲,但是因為自己不懂,就沒想搭理。正要關掉文件夾的時候,被旁邊幾個男生發現了,理所當然得把我趕走了之後,一幫人圍在一起輪流的坐在我的位置上,玩起了遊戲,歡呼雀躍著;後來在其他幾個電腦也找到了遊戲,幾個有點威望的男生就霸占了這幾台電腦,開始了對戰——我則隻能坐在不遠處的位置,看著他們欣喜若狂的樣子,我心裏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