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乘客(1 / 3)

下午五點多,心姐打來了電話,可能是覺得很抱歉,不好意思的向我說明道:老秦今天會晚一點回去,如果我餓了的話就先自己做點東西吃,不用等他們回來。⊙菠@蘿@小⊙說我當即表示十分理解,並安慰他們不用擔心我的事情,著重提到:車站的事不用操心,平時都是老秦替我忙碌,今天也該回報一下。而且與其讓老秦憋屈回來,還是多在外麵散散心比較好。

互相表明了態度之後,我掛斷了電話,並將正在翻閱的S送給我的考研工具書合好,放在了桌邊一大摞其他書籍的最上麵。桌下麵放置的紙箱子不再是吃灰的書本,而是筆記本電腦……

還記得不久前和父母的通話:當我說到小城的許多人——王大爺、巴特爾、老秦、心姐——都已經或者即將離開的時候,順勢第一次說起了我真實的想法:“我想著是不是也要離開這裏”,並提及了考研的事情。聽筒另一端的父母當然沒有想到我會提出這個想法,一瞬間愣在了當場。不過馬上恢複了正常,並且如平時一樣,像每一位六七十年代成長起來經曆了當時不同特定時期的社會發展並親眼見證國家現代化進程的老一輩人一樣,雖然內心還是比較保守古板的,但在麵對子女的時候還是會盡量做出符合新時代新思想的做法,盡管由於巨大代溝的存在,有時候無法理解孩子們的想法,但還是會盡力支持——“行啊,你要是能考上也挺好啊——考上之後不還可以繼續深造嗎?先研究生,再考碩士,然後繼續搞個博士、博士後什麼的,還能戴上博士帽、照個相啥的!”、“就是——這個工作有點可惜了……”、“咳,學習就比不學強,指不定畢業了之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呢!”、“你不用糾結,你要是能考上當然最好——學費什麼的你也不用操心,不就三年嗎?都供你二十幾年了,還差這幾年?”——雖然還有幾分不安,但是起碼不再為接下來的目標感到迷茫。果然,無論到了什麼時候,父母都是我們最堅強的依靠……

隻有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沒有做飯的動力。再加上本身車站的大柴灶就不容易使喚,我更沒有心思。將櫃子裏剩下的張姨從超市櫃台上直接裝進袋子裏送給我的零食拿出來,做了壺熱水後,泡方便麵就香腸、辣條,邊看《舌尖上的中國》,邊吃起了久違的“垃圾食品”,熬夜套餐。

比我預計的要早,一碗麵還沒吃完,老秦就回來了。憔悴的樣子把出門迎接的我嚇了一跳:臉上連泥汙帶血水,亂糟糟的頭發糾成了一綹一綹的,又髒又皺的衣服,好像被一群頑童擦過鼻涕。與中午時完全變了個樣,仿佛下河洗澡途中被鱷魚攆上岸僥幸逃生的角馬。

“你這是……”

“天黑路滑,摔倒水坑裏了。”

看來是陰天的關係,小城地上昨天下雨留下的積水坑還沒有完全幹透。

但是以老秦的身手和對小城的熟悉程度,應該不至於這麼慘吧。而且,不是還有心姐在嗎?

問了一下,心姐被書店的事情留在了市裏,沒找到其他人的老秦隻好獨自返程。回小城的路上因為沒和黑車司機談攏價錢,覺得吃虧的司機仗著老秦狀態不佳,再加上天黑看不清車牌,故意把車停在了水坑旁邊,沒等老秦站穩就發動車子,眼看著把老秦逼得連連後退,直接摔進了坑裏後哄笑痛罵著揚長而去……

婉拒了我一同吃飯的邀請,無精打采的老秦回屋帶好洗漱工具和換洗衣服後,直接進了浴池。之後他整個晚上都一直呆在自己的屋裏,沒有詢問過我任何關於工作上的事情,連巡邏都全權托付到了我的身上。第二天的老秦看起來狀態好了許多,雖然形容枯槁憔悴,但是起碼不見狼狽之色,然而嘴角的陰影以及常年深鎖的眉頭痕跡更深了——對小城形式了解的更為直接深入的老秦估計比我更早的捕捉到了預兆,象征著小城變革的“山雨欲來風滿樓”,隻不過不知道這“風”是從何吹來,有何目的,又將把我們、把小城吹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