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車站正文卷話題如江河入海,不可避免的朝向大姨家的孩子身上過渡而去。
大姨家有一女一男兩位子女:年紀小的表哥是我們這一代人中的驕傲,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雖然二十餘年前的高考中發揮失常,仍然考入了南方的重點大學,並頗有主見地留在了當地發展,進入了一家為海外電子公司提供高精端生產配件的大型企業,因為能力出眾品格優異,受到老板賞識和員工的一致認可,節節高升,如今已坐上了總裁的位子,職場順利的表哥說不上失意但是情場的確不是一帆風順,與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位到過我們老家來的教師嫂子婚姻破裂,幾年後與另一位帶著孩子的嫂子結了婚——去年又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全家人都很高興,但是不隻是因為公務繁忙還是什麼其他家裏人私下傳閑話“推理”出來的不甚好聽的理由,自從第二次婚姻以來十餘年的時間裏,表哥再也沒有回老家,包括大姨夫生病期間——其實講道理來說為了不給外地工作的兒子增添負擔,大姨一家從沒有告訴過表哥,但是父母年紀這麼大了也不回家看看未免情理上有些說不過去——所以別說當麵慶祝了,連嫂子模樣都毫無概念的我們,即便在網上也沒什麼共同話題可聊,對操著一口當地難聽口音,包括鄉音都徹底拋棄的陌生的表哥,我實在是無話可說……
因為我與大表姐年紀相差太多,所以關於她的事情大多都是道聽途說的,在當年那個並不開放的年代裏,大多數家庭還有些封建思想餘毒存在——即便是現在——重男輕女還是大多數地區的主流,總覺得“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所以幾乎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才華橫溢的表哥身上,而年輕時就富有反抗精神的表姐卻不吃這一套封建禮教,也因此一直和家裏人關係不好,尤其是大姨——好在後來在家人的調解下彌合了關係,而且養兒方知父母恩的表姐也在我那位父母都交口稱讚的孝順姐夫的帶動下,精心贍養父母。早早沒有書念的表姐自力更生,憑借出眾的生意頭腦和社交能力,在本地小買賣市場裏打出一片天地,不說一枝獨秀,起碼自由獨立能夠輕鬆保證。更幸運的是表姐找了位好丈夫,一位踏實善良到現在還在用按鍵手機沒有微信的實在漢子——當年結婚典禮的時候年僅五歲的我還當了把花童——並幾年後生下了位可愛的女兒,明年就要參加高考了……世事難料,當初以為指望不上的女兒,在大姨大姨夫兩人每次出事的時候都會第一個到達並進行安撫,尤其是病床前,攤位扔下白交房租、請假辭職也會和姐夫一道交替著堅持看護,然而被蒙在鼓裏的表哥卻從未露麵——當然,照顧父母這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不應該拿來進行比較,包括表姐在內的大姨一家也從來沒有過埋怨表哥的意思,但是,每當旁人提及不見蹤影表哥,以及當初重男輕女的輕率行為對表姐的傷害時,大姨大姨夫都會低頭歎息,並向每一位遲暮老者一樣,細數當年的過錯。
從大姨家出來後,父母都對表哥——盡管認為他也有自己的苦衷——表麵來看無法成為孝順的為人處世感到極其失望。
“這兒子不就跟給別人養的一樣嗎?連父母都見不著他幾麵,掙那麼多錢能有什麼用?”母親這句話不知念叨了多少遍——這也不能怪她脾氣暴躁,當初母親抱團旅遊途徑表哥所在地的時候,無論是從大姨大姨夫還是微信朋友圈都理應得知消息的表哥連句問候都沒有,也怪不得從小看著他長大的母親如此憤怒了。
“怎麼沒用,起碼人家在南方有家有業還買了別墅了——沒聽你大姐說嘛,前兩天還到歐洲連出差帶旅遊的……咱這樣的窮親戚,誰搭理你啊?到現在連兒子結婚的新房錢都湊不夠呢,搭理你幹什麼啊,你有什麼能力讓人借的上光啊?”
雖然覺得表哥不至於如此勢利,但是事實證明父母的說法——盡管有些憤世嫉俗——的確有一定的道理。“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自古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