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倘若死的人不是蕭淑妃,那麼,皇上便就會要了安平王的性命,蕭淑妃沒有辦法,她掙紮過,解釋過,卻是沒有起到半點兒的作用,皇上已經下定了決心。
作為一個母親,或許,蕭淑妃並不是那麼的合格,可是,她卻是一直都在努力,那安平王畢竟是她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生下來的,叫她又怎麼舍得呢?
蕭淑妃不明白,在她看來,皇上可以懷疑自己對他不忠,亦可以懷疑她通敵叛國,但是,他怎麼能夠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下手呢?蕭淑妃想不明白,她亦不想明白。
或許,打從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在一起本就是一個錯誤,他給不了她想要的一生一世一雙人,她不在乎,她可以為了他而放棄,他不喜歡她的身旁有其他男子圍繞,她便就將那父親囑托照顧她的將軍給婉言謝絕,隻要是他不願意,不喜歡的,她都可以放棄,她對他的愛,已經融入了骨子裏,一發不可收拾。
可是,他呢?他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屢屢的猜疑?聽信別人的冤枉?通敵叛國的罪名……所有的一切,蕭淑妃都可以不去在乎,奈何,他卻還是要觸碰到她的底線,他竟然將心思都給動到了安平王的身上去了,叫蕭淑妃又如何能夠不恨他呢?
當時的蕭淑妃很是生氣,顧不上自己是戴罪之身,硬是求著那賜毒酒的太監,央求著要去見皇上。
那太監平日裏和蕭淑妃關係也還算不錯,受過不少的恩惠,平日裏,蕭淑妃在皇上麵前也沒少誇獎,他心裏邊兒也是記得的,其實,對於那太監來說,他是絕對不會相信蕭淑妃會做這樣的事情的,奈何,人微言輕,他也不敢跟皇後作對,隻得提醒了幾句,便就沉默了下來,如今,蕭淑妃這樣屢屢懇求,他自然也是不忍心,便就差人看守毒酒,自個兒領著蕭淑妃便就去了皇上那邊。
縱然是知道前方凶多吉少,蕭淑妃卻是沒有半點兒的遲疑,為了她的儒兒,她什麼都可以去做,包括要她的性命她也能夠給。
最後,皇上給她的話,便就是這酒已經賜了出去,又怎麼可能還有收回的道理,他可是當朝的天子,君無戲言,要麼,就是蕭淑妃自己喝下,要麼,就是他們的兒子,安平王將這毒酒給飲了。
麵對這樣的抉擇,蕭淑妃自然是會毫無疑問的選擇選擇前者的。
在聽到她的回答的時候,堂上所站的那一抹明黃色忍不住皺了皺眉頭,眼睛裏出現了一絲不舍的神色,蕭淑妃知道,那是不舍得。
然而,他若是當真不舍得,又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決斷來呢?她想不清楚,更看不明白,他可是天子,堂堂的天子,在這裏,他是最大的,他若是不想她死,隻需要開口說一句,便就能夠阻止悲劇的發生,可是,為何他偏生就是不願意呢?
如果,皇上恨她,她可以用盡畢生之力來補償,為何偏生要選擇這樣極端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