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的人數越來越少,剩下的運動員越來越強,而陳磊上台的時候就碰到了一個古高手,對方一米九多的個頭,皮操肉厚,力大無窮。
單手抓住陳磊的手腕,站在場下連動都沒動,一隻手防禦對手進攻,一隻手抓住陳磊的手腕,看著鬆散實則破綻很。
所謂大道至簡,簡簡單單的防禦,簡簡單單的抓腕,陳磊想上前抓把,但首先麵臨的第一個問題是一隻手被抓,另一隻手想上前,不過對手也有一隻手防禦著他。
兩者之間的距離有點遠,大概有兩隻手臂的距離,這個距離上腿是掃不到的,就算腿長的選手也不好發力。
陳磊猶豫片刻決定破把,他一翻手腕往下一壓,把被抓握的手解放出來,兩隻手進攻就自由多了,他開始繞圈找機會,但對手也跟著他繞圈。
琢磨了一會,陳磊覺得決定上前搶把,他伸手一抓,對手一擋一抓,再次扣住了他的手腕,還是剛才的局麵。
“加油!破把再試,抓把帶動對手走步!”韓修傑站起來在下麵喊,他也看出來了,陳磊這次是碰到高手了。
對手往前走了兩步推著陳磊後退,然後猛的往右後方一甩,陳磊一個趔趄往左前方倒,這麼一個突然襲擊讓他猛然驚醒,陳磊快速下蹲站穩腳步。
對方連腿都沒出,就簡單的抓了一個手腕的把位,這麼一甩就差點贏了。
陳磊猛的往後一掙,再次掙脫了手腕的把位,現在他對對手的功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論是柔道還是摔跤,在摔的過程中,感受對手的重心變化是及其重要的一環,在傳統武術中有“聽勁”的法,在摔跤中又統稱為“跤感”。
這種跤感的養成沒有其他辦法,就是一個長期訓練養成的感覺,對手這麼一甩就讓陳磊知道自己的跤感比對方差,因為他感知了自己的重心變化。
“果然北方的遊牧民族是從就練摔跤的,這‘跤感’是沒得。”陳磊感慨的同時也再次周旋,對於他們這種人高馬大的人,身上又這麼多脂肪,移動是很耗費體力的,而他最大的優勢就是移動靈活。
陳磊周旋的同時,伸手拉住對方的腰帶猛的往後一拉,好嘛,真沉!根本就拉不動!
“拚了!”一味的退讓不是他的風格,從各方麵來,他的技術、力量、抓把技巧、跤感等等都不如對手,唯一的優勢就是腳步移動靈活,但對他來作用不大,畢竟劣勢太多了。
“加油加油,上啊!”下麵的觀眾往往會鼓勵弱者,而且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麵對一個一米九幾的壯漢,隻要敢上就算是勇氣可嘉。
“加油,盡全力!找感覺,增加比賽經驗!”陸川在台下大喊了著,他的這兩個學生才參加過多少大賽?少之又少!而像對手這樣的職業摔跤手,都是經過各種大賽磨煉出來的,想回回都贏,怎麼可能?這也是他帶兩個學生出來鍛煉的原因。
“好,那就來吧!”陳磊活動了一下脖頸和肩膀,猛的一步向前,一把抓住對方的袖口就往後拉。
依舊是拉不動!陳磊的另一手想上去抓,但對手根本不給他機會,對方早有防範,對手的另一隻手就是來防陳磊進攻的,他一出手就被截住反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