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聲,對手倒地,雖然並沒有背部砸地,但是對手很狼狽,直接趴地上龜縮,以避免巴根上前做寢技。
巴根顯然是不會給他打寢技,他現在是能不用寢技就不用寢技,即使這段時間以來,他的寢技進步很快,但是他依然覺得,沒有五六年時間,他的那點東西還不足以拿的上台麵。
巴根一看沒摔倒,直接拉開距離擺出架子準備再次進攻了,這種情況,如果進攻者沒有跟著倒地的選手一起砸在地上,也沒有做任何地麵技術的時候,一般來說,裁判是要求倒在地上的選手起身,繼續回到站立姿勢與對手搶把,重新開始比賽的。
這次也不例外,對手也沒等裁判示意,他自己就起來了,處於劣勢的他當然希望回到最開始的時候,並且他們這種級別的運動員都不太喜歡打地麵戰。
對手活動了一下四肢,並且深深的歎了一口氣,當他起身後,擺出了一個進攻的架子,兩人的搶把再次開始。
巴根依舊是走近了再抓把,“嗖嗖”兩聲,巴根總是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快速出手,搶把階段,最關鍵的時刻就是一開始的時候,誰能第一個抓到把位,並且快速拉拽把對手拉的重心不穩,誰就有可能贏得比賽的勝利。
所以巴根每次在搶把階段的初期階段,都是在懶散的狀態中瞬間爆發,巴根抓到了一個大領的把位,他用體重壓對手的大領,在與對手較勁的同時,依舊慢悠悠的調整的步子,對手用力挺腰想要直起身子,就在這種較勁的過程中,兩人不斷的調整著步伐,這個階段很枯燥,觀眾們仿佛又看到了剛才的一幕。
“怎麼回事,還打不打了?”有些人開始發牢騷了,這實在調動不起大家的情緒,看得很多人都煩躁了。
解說也不理解這種行為,他問道:“雷指導,您說他們這種抓著把位漫步走是什麼意思?”
雷耀輝對解說的問題非常滿意,這種專業性的問題其實很好回答,他想都不用想,隨口答道:“其實很簡單,在移動中找機會。”
“我這裏的資料顯示,巴根是練蒙古跤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蒙古搏克,這位選手算是一位有經驗的選手,從小就開始練摔跤,所以他的跤感非常好。”
“跤感好,可以在運動中率先發現機會,但是如果用力的拉拽對手,往往會消耗不少體力,體重級別大的運動員,在運動中的自我消耗是非常大的,所以巴根在移動中,往往是不怎麼用力的。”
“既省力,又能達到目的,這就是巴根的想法。”雷耀輝想想又補充了一句,“其實可以這麼講這個問題,兩人都有這麼個想法,但是這個時候就看誰跤感好了,誰的跤感好,誰就能率先感知到對方在移動中的失誤,誰就能第一個把握時機!”
就在雷耀輝剛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聽到“砰”的一聲,比賽進行到兩分十五秒的時候,巴根用力一個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