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纓駕駛著鑽天車,一直在地球大氣層邊緣處瘋狂試探。
他覺得自己知道足夠多的科學知識,所以很想親眼看一看太空。
“有點小激動啊!”
鄭纓咽著口水。
“鑽天車一開始我設計的數據值,基本上理論是完全超過臨界點的。耐熱性、耐寒性、耐高壓、低壓,還有各種宇宙輻射也都設計進去了。”
一邊仔細回憶著自己的設計藍圖,一邊手動測試地板夾層下邊設計好的人工引力裝置。
這種東西,也隻有第三基地的科學顧問知道是什麼。
在建造的時候,保障組的人,完全不知道這些各種形狀的零部件,單一出來是什麼功能。
甚至他們覺得詫異的,是因為整個飛行器裏邊,沒有一條是用電的設備。
那麼電線,也就不需要去考慮各種粗細、材質、電阻,以及製造工藝等等,因為鄭纓設計的鑽天車,根本不需要電線。
要說純機械動力,那也斐然,因為鑽天車連發動機都沒有。
最初在青羅基地,被林衛兵覺得驚喜,也是這個原因,他測試出這艘飛行器,可以完全無視電磁脈衝的攻擊,因為鑽天車就像是一個大活人,電磁脈衝就相當於無線電,人沒有接受無線電的功能,也不會因為無線電穿過身體而感到痛苦。
“人工引力起作用了!”鄭纓突然就感覺自己像是背著一個與自己體重一樣的東西,渾身重極了。
他關掉了人工引力,開始減速,一漂浮的形式緩慢穿過大氣圈的最外層,高溫的逃逸層,可以把金屬燒成火紅色!
但是鑽天車的材質,是特質的,鄭纓花了整整兩個小時,來計算用什麼樣的材質才是鑽天車最理想的建造技術。
淬火的陶瓷工藝,以及合金金屬,最後使之發生狀態相變,從外觀上,看鑽天車的外殼就像是皮革一樣,密密麻麻的不滿了正六邊形的紋理,那紋理很小,隻有肉眼湊近了,才能看清。
一般在遠處,鑽天車總給人一種反光的感覺。
因為太光滑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全隱形技術。
鄭纓把隱形技術分成了四個等級,第一個等級就是最低等級,也就是肉眼可見,高級科學儀器的檢測過程被屏蔽。
比如吸收雷達波,散射雷達波,用的要麼是電子設備防禦,或者電磁幹擾,最笨的辦法就是在外殼的塗料油漆上做手腳。
但這個太低級了,鄭纓要製造的鑽天車,是給第三基地的,軍事等級的航天器,在他看來都是鬧著玩的。
第二個隱形等級,就是透射隱形,比如一張紙片在憑空隱形,需要紙張的兩麵,左邊一麵,將這一側的影響透射到右邊,右邊一麵,反之透射到左邊。這就是所謂的透射隱形。
這種技術太小兒科了,無非就是用微型攝像機,很多個錄影實施傳輸功能,同時還要在設備的相反麵,假裝很多人眼等級的畫麵影像裝置。
類似這樣的隱形等級,別說是第三基地的要求了,就連軍事上,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因為那些製造透射隱形的外殼裝置,一旦被攻擊,就徹底報廢了,那麼存在未知也即將暴露無疑。
接著是第三個隱形等級,那就是獨有的量子級幻化。
以基本粒子最小單位,通過量子流,將周圍的環境完全屏蔽,這種技術有一個限製,那就是務必要用到鄭纓首創發明的流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