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
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襄平以東玄菟郡,地廣人稀,其轄下人口,常年被遼東鮮卑,高句麗,扶餘等異族襲擾。
在其東南方向三百裏有一處山坳名臨水村,東出口是泠江(鴨綠江),北方是異族高句麗,東南過江是樂浪郡。
臨水村方圓數十裏,了無人煙,世代居住著67戶人家,其內,有小族張姓家族,家主張寂,娶妻公孫氏,家有些許薄田,家仆24人,齊下庶出族人66家,是本村的唯一嫡出。
建寧元年(公元168年),10月。公孫氏誕下一子,取名為振,張寂欣喜不已,舉族歡慶,族人相繼恭賀。
不想,天有不測風雲,高句麗王伯固途徑臨水村,便將手伸向了這個偏僻的小村莊。
世代為農的族人又如何能抵擋,更何況是數千武裝的士兵。終是抵擋不住,張寂攜妻子公孫氏族人被高句麗瘋狂屠戮。
家仆張奎略有武力抱著一歲的張振,拚著命鑽進深山,逃得性命。
建寧二年(公元169年)玄菟太守耿臨討伐高句驪,斬首數百級,高句驪王伯固降服,乞求歸順玄菟郡。
自從進入了深山,張奎亡命一般的逃竄。
“沙、沙沙……。”
寂靜的山林突然響起微弱的、急促的踩在枯枝敗葉上的聲音,聲音逐漸變大,“呼!”一道狼狽不堪的身影,在林中穿行。雖然沒有聽見後麵的喊殺聲,但是張奎絲毫不敢停留必須帶著族長的遺孤活下去。
張奎在山中水源處,搭建一座簡要的樹屋,捕獵為生。
山中無甲子,5年轉眼即過。
5年的時間,朝夕相處,張奎在張振懂事起就教他捕獵,告訴他族人遭遇,以叔父自居。
張振在5年裏也是頗有一些氣力,為了報仇雪恨,從不落下鍛煉。
張振如同往常一樣,一大早,尋了一處算得上茂密的樹叢,埋下陷阱。也不知過了多久,沉溺在睡夢中的他突然被一陣“嗷嗚”聲驚醒,5年的鍛煉使得他即使是在睡夢中也能保持足夠的警惕。
“青狼!”張振在心中大喜,“哈哈,幾天的口糧有著落了。”忙蹲了起來。在山中生活了足足5年之久,憑著聽到動物的聲音,他已能分辨出來的究竟是什麼野獸。聽音辯位的能力還是有的。
張振用一塊肉引誘青狼,果不其然青狼掉入陷阱,一命嗚呼。
“唉!”張振輕歎一聲。
穿越成他這樣的怕是不多見。他在四年前因原主染上風寒,借體重生。
當時張奎悲憤不已,以為張振命不長久,沒想到一夜醒來,竟然病情好轉。
其實他還不知道此張振非彼張振。
......
窗外下著蒙蒙細雨,滴滴的小雨點,好像伴奏著一支小舞曲。
“滴噠滴噠......”。
指尖在鍵盤上飛速跳動,窗外雨跳動的節奏也越來越急促,好似要撕裂這喧囂的城市。
“臥槽,曹操這廝居然還不投降,等我點起兵馬殺他個片甲不留,完成統一大業。”
“呼...呼...”一陣勁風襲來。調皮的雨珠偷偷的摸進了窗內,順著窗簾往下滑。
“轟!”
世界好像在這一瞬間被定格住了,意識陷入無盡黑暗,眼神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