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趙銘曾經委托錢謙益,替他召集蘇鬆士紳和商賈,協助官府與紳民溝通。
趙銘決心振興江南絲織行業,需要蘇鬆士紳和商賈加入,才能實行這一振興計劃。
“請他們在客堂稍後,我稍後就過來。”趙銘微微笑道。
然後看向那太監高起煥,還有陳明遇等人,“諸位也隨我一起前往吧!”
眾人頷首,不久前趙銘曾與陳明遇探討過,降低田賦,規範商稅的問題。
江南之地,土地相對集中,良田大多掌握在士紳和大家族手中,兩人想要降低百姓負擔,可又擔心田賦降低,隻是惠及士紳地主,佃戶依然要交很重的佃租。
為此,陳明遇也想與士紳們見一麵,探探他們的底細,於是欣然道:“那卑職就一起過去。”
錢謙益作為東林大佬,在江南之地,影響力十分巨大,趙銘對老錢很尊敬,甚至多次前往常熟錢府,找錢謙益夫婦商議局勢,一待就是幾日,便是想借助錢謙益在士紳中的影響力。
這次錢謙益帶來的十多個鄉紳,並非普通鄉紳,乃是蘇鬆的大戶望族,並且大都是明朝致仕回鄉的官員。
這些人都是本地的豪族,勢力極大,有些人坐在家裏,知縣和知府都要去拜見。
更有些三品以上致誓官員,回到家鄉後,就從未主動登過三品以下官員的門,都是別人主動求見。
這些人回鄉後,之所以如此厲害,是因為東南士紳,早已編織出一張關係大網,別看老頭子們致仕回鄉,可是門生朋友下屬還在朝廷中,一紙書信送入朝中,就能葬送一個地方官員的前途。
近些年,滿清入關,兩京傾覆,東南士紳編製大網被撕碎,可是不少人,還是依舊保持著過去的姿態。
這次錢謙益也是費了些口舌,加上趙鐵棒威名在外,眾多鄉紳才被聚集在一起,前來拜見趙銘,這位蘇鬆常的主宰。
都督府,客堂內。
錢謙益與二十多名士紳,坐在大堂兩側,而這些人,便幾乎可以代表,整個蘇鬆常的鄉紳勢力了。
明軍收複蘇鬆常,這些士紳心裏,其實都是高心。
畢竟與早些年在大明統治下相比,他們落入滿清的統治之下後,待遇和社會地位,可以是一落千丈。
在滿清的統治下,他們喪失了原本的地位,從暗中操縱朝局的大佬,地方官敬重的老前輩,變成了滿清眼中就是肥羊,滿清隔三差五就以抓捕反清之人為借口,對他們搜刮一番,讓他們苦不堪言。
可以,這些人心中還是很懷戀明朝的。
如今明軍光複蘇鬆常,將眾人從滿清的高壓統治中解救出來,眾人自然欣喜,而欣喜之餘,不免又得隴望蜀,想要獲得曾今的社會地位。
這時,眾人正在低聲議論,他們本來是想去找朱以海,不料朱以海卻返回杭州,將蘇鬆常三府,委任給了趙鐵棒這個武將。
眾人都是文化人,大多不願意與武臣打交道,心裏也著實擔心,趙鐵棒一個武將,能否處理好蘇鬆常的事情,擔心趙鐵棒侵犯他們的利益。
這時堂上眾人三三兩兩的議論,主要就是討論,趙鐵棒要入股他們名下工坊的事宜,堂內亂哄哄的一片。
錢謙益見此重重咳嗽兩聲,大堂上頓時安靜下來,於是他便緩緩道:“如今不比往日,諸位當有個清醒的認識,等會兒見了國公,諸位切不可失禮,更不可輕視鎮臣,什麼都要想清楚一些。”
以往,他們可以不將總兵勳貴們放在眼裏,可如今局勢不一樣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掌握權力的都是武臣,或者是能夠帶兵打仗的儒將。
眾人心裏也清楚,於是紛紛點頭稱是,“牧齋公放心!”
這時,堂外有甲士進來喊道:“諸位,我家大帥來了!”
眾人連忙站起身來,錢謙益遂即領著眾人迎接,趙銘領著一行人大步進入,爽朗的笑道:“本帥去查看織造局在蘇州的倉儲,讓各位紳士久等了。”
“國公關注民生,實乃我蘇鬆常之幸。我等前來打擾,希望未影響國公大事!”
趙銘擺了擺手,“無妨,牧齋公,諸位請!”
當下眾人走進了大堂,重新落座,趙銘遂即對眾壤:“此次,我委托牧齋公,召集諸位前來,是想問問大家,對於官府振興蘇鬆工商業,可有什麼看法。”
錢謙益看了眾人一眼,然後道:“我等期盼多日,終於盼得朝廷收複失地,解民倒懸。大家對於國公,光複蘇鬆常,都是感激不盡,對於官府所提振興工商,自是不會有半點意見,不過其中一些條款,不少人並不理解,稍微存在一些疑慮,所以還想從國公這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