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華閣內。
大學士何騰蛟,正在公房內,處理著各地送來的奏疏,與其他幾位學士商議票擬後,再送入宮鄭
這時,何騰蛟正忙碌著,一名官員忽然走進來,對何騰蛟一陣耳語。
“當真!”何騰蛟停住手頭毛筆,一臉的驚訝。
來人躬身行禮,“閣部,千真萬確!這裏有方國安令人,快馬送來的書信!”
何騰蛟將毛筆放在硯台上,一抖衣袖,露出一大段白藕般的手臂,“信在何處?速讓本閣一觀!”
來人忙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放在何騰蛟的桌案上。
何騰蛟急忙打開,裏麵是兩封信件,他有些急切的取出信件,快速掃視一遍,幹瘦的臉上,立時露出了難以抑製的笑容。
這兩封信件,正是朱以海寫給方國安,令其調兵前往淮安,給徐州清軍施壓,並讓其抽調精銳,送入江東,以東海鎮的名義參加遼東大戰。
當年清軍南侵,攻入浙江,方國安與王之仁兩支殘兵,共同在紹興擁立朱以海為監國,建立魯監國政權,王之仁被封為安國公,方國安被封為越國公,並擔任大將軍之職,節製浙係諸軍。
可以,在魯監國政權早期,方國安總攬兵權,是朱以海之下,浙係的第二號人物。
後來清軍橫掃浙東,王之仁戰死,浙係本該是方國安一家獨大,但是趙銘、李成棟、吳兆勝的加入,使得方國安的地位反而下降了一大截,從二號人物變成了三四號人物,風頭完全被趙銘、李成棟等人蓋住。
這使得方國安內心之中,難免存在落差,而杭州之戰,其子方士衍戰死,更是讓方國安記恨上了趙銘。
雖,趙銘在關外大勝後,斬了馬光輝的首級,送到杭州給方國安消氣,但方國安的內心,其實並沒原諒趙銘,再加上他對趙銘、李成棟、張名振逐漸超過他,使他內心產生了妒忌。
在南京光複之後,浙係沒有分得什麼利益,反而被朝廷打壓,再加上隆武有廢掉朱以海,另立儲君之意,便使得方國安逐漸有了脫了浙係的心思。
何騰蛟重新主掌朝政後,為了瓦解浙係,一麵利用朝廷的權威,來打壓浙係諸鎮,不給補給,不予升遷,進行刁難,讓浙係諸鎮明白,跟著朱以海沒有前途和利益可言,一麵又暗中花費金銀,許以高官厚爵,來收買浙係將領。
何騰蛟一手棒槌,一手糖果,與方國安接觸幾次之後,察覺到方國安意誌不堅,遂即親自寫信遊,最終使得方國安投靠了何騰蛟。
何騰蛟看完這兩封書信,內心大喜,臉上卻憤怒道:“豈有此理,身為儲君,不為國分憂,居然暗中違抗朝廷國策,挑起事端,對抗陛下和朝廷。本閣這就入宮麵聖,參他一本!”
一旁處理政事的大學生楊文聰,不禁站起身來,問道:“何事令閣老發怒?”
何騰蛟將兩封書信,遞給楊文聰,“朝廷好不容易與北朝簽訂和議,東宮卻想挑起事端,毀掉和議,挑起戰事,從而影響朝廷削藩大計,實在欺君罔上,罪大惡極!”
楊文聰皺起眉頭,接過書信看了看,心頭震驚,到不是因為,朱以海下令方國安暗中增援東海鎮,對抗朝廷的決議,而是這樣機密的信件,怎會落到何騰蛟手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