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概念,如果沒有語言做出限定,我們要如何去表述這個碗
即使把我吃飯的照片完完整整拍下來,同時具備“我”這個要素和“碗”這個要素。可誰又知道照片表述的主角是“碗”
這個例子可能偏向於證明人類大腦不支持複雜的純圖像記憶。
可以再開一例。
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同時生活在亞歐大陸廣袤的土地上。
然而,到了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滅亡了
在生存競賽裏,他們輸給了我們的祖先
這是令無數科學家疑惑的未解之謎。
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更為強壯,腦容量也更大。從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理論來看,尼安德特人才應該是人生贏家才對
有一項研究也許能對這場關係著人類命運的競賽帶來某些啟示。
美國佛羅裏達大西洋大學人類學家羅伯特麥卡錫負責的科研組以法國出土的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化石為模版,構建發聲器官模型,用電腦合成器模擬出他們的元音“e”發音。
模擬結果發現,尼安德特人的發音中沒有長元音。
麥卡錫,尼安德特人的發音和現代人有很大差異,他們無法區分長元音和短元音,而這是現代語言的基礎。
簡而言之,他們很可能無法出一句完整的語句。
試想一下,五萬年前的某一,當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相逢在萊茵河畔幽暗的黑森林裏,大戰一觸即發
“嗷”
一聲怒吼後,尼安德特人手持打磨得異常尖利的由挪威雲杉木磨製而成的舍寧根矛,直直地衝向它們的近親。
智人方麵,看到這群身披獸皮凶神惡煞般的敵人衝來,也並不慌張。
他們因為進化出了語言能力,可以組織起比尼安德特人更加龐大的部落,因此人數上智人是占優的。
領頭的首領大致測算了一下雙方的距離,對著身邊的戰士吼道
“投矛,發射”
聽到命令,智人們同時甩動手臂,數十支骨頭磨成的箭矢從一種被後人稱為a投矛器的武器上發射出去。
這一輪攻擊令尼安德特部落損失慘重,他們剩餘的戰士紅著眼睛繼續向前衝鋒。
可是他們的對手並不打算給他們近身肉搏的機會。
“後退,後退,重新發射”經驗豐富的頭領再次命令道。
智人們在跑動中完成了給投矛器加裝箭矢的工作,又一輪箭雨呼嘯而至
這隻是數萬年前的一個剪影。
智人戰勝尼安德特人有著各個方麵的原因。
比如尼安德特人在饑荒時有同類相食的習俗。智人的妊娠期隻有七個月,而尼安德特人的妊娠期可能長達十一至十二個月等等。
但是語言的確為智人在這場生存競賽中勝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nen
損種實驗體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