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收購恒隆銀行(1 / 2)

馬克這邊入股恒基完美完成,我們再看看恒隆銀行這邊。

張明齊得到蘇羽的同意,立刻展開了對恒隆銀行的調查,我們首先來看看恒隆銀行為什麼會遭到擠兌,這其中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家公司:謝利源金鋪。

謝利源金鋪創辦於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70年代,黃金價格大幅上漲,謝利源金鋪推出“千足黃金積存計劃”:市民可開設黃金賬戶,按當日金價買賣黃金。

推出之後大受香港市民的歡迎,業內人士估計謝利源金鋪借此吸收資金000多萬。

但是謝利源金鋪推出的這種紙黃金,並沒有按客戶的需求去市場上買賣黃金,也無大量的黃金儲備。198年8月,國際金價大幅上升,每兩黃金上漲近1500元。謝利源金鋪被迫在市場上補倉,導致資金周轉不靈,隻好在9月6日倒閉。

謝利源金鋪倒閉之後,市場盛傳謝利源與恒隆銀行關係密切,部分手持謝利源金鋪黃金券的投資者到恒隆銀行要求兌換現金,遭到拒絕。

一時間有關該銀行發生支付問題的消息不脛而走,觸發了恒隆銀行的擠兌風潮。兩日之內,被提走的款項接近1億元。

幸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表聲明,全力支持恒隆銀行,擠兌風潮暫時平息。

然而問題卻未平息。個月之後,大來財務公司因為欠多家銀行共計65億港幣無法償還,而被迫清盤。

而恒隆的兩名董事也是大來的董事,因此恒隆銀行的清償能力再次受到質疑。之後市場上多家活躍的財務公司相繼倒閉,市場一片風聲鶴唳。

到了198年9月,恒隆銀行的一張支票遭到了渣打銀行的拒付。香港政府為避免觸發金融危機,動用外彙基金全麵接管了恒隆銀行。

恒隆銀行創辦於195年,是一家曆史悠久的華資銀行,與恒隆地產(陳啟宗)沒有關係。

1976年,菲律賓福建僑商莊榮坤、莊清泉收購恒隆銀行80%的股權。

恒隆銀行在70年代發展過快,在80年代初的地產大潮中投機過度,到198年時已經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香港政府接管恒隆銀行之後,才發現銀行虧損高達6億元。其中,高達66億元的款項被公司董事以及關聯機構在極少抵押的情況下被一筆筆的借走。

銀行被接管的導火索,是大來財務欠恒隆銀行的一筆高達8億元的債務被發現,之後,一向支持恒隆銀行的渣打銀行放棄繼續支持而使問題暴露。

香港政府為挽救恒隆銀行,通過外彙基金向恒隆注入億元。

(可見銀行的管理是多麼的重要!恒隆銀行的大股東莊清泉不僅收購了恒隆銀行,還收購了海外信托銀行大量的股份。1985年,海外信托銀行亦因倒閉而被政府接管。不知道是莊運氣不好,還是他自身就有問題?)

198年9月,港府接管恒隆銀行。然後對其進行整頓。

按照後世的曆史軌跡,直到1987年9月,恒隆銀行取得被接管以來首次盈利並收回壞賬4億元。

直到1989年9月,港府以6億港幣的價格將恒隆銀行賣給香港國浩集團,這裏就不表述了。

現在港英政府才剛剛接手恒隆銀行,政府財政司正在為這件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