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天山下的趕屍人(2 / 3)

1年晉懷帝被殺,晉湣帝於長安繼立帝位,劉聰派劉曜持續攻打。

16年晉湣帝投降,最後受辱被殺,至此西晉亡,北方諸國紛紛成立。也就是借這個機會1年張軌控製涼州,封西平公,史稱前涼。”

老玄道:“你挑簡單就行,了這麼多人名我也記不住。”

我點了點頭繼續道:“這趕屍一脈便是源於此處,前涼由於戰亂較少,難民紛紛前往安居,保存了晉代典章製度,久之形成“河西文化”。”

“一日前涼王山下狩獵,見螞蟻與一長蛇對擂,大蛇雖然在最後被殺死,但螞蟻也傷亡慘重,其他螞蟻殺死蛇之後,並不是先把蛇分解運回巢穴,反而先將死去的螞蟻屍體帶回,西平公由此而感遂於軍中設歸屍一職。”

“對於受兵禍而死的人即便戰死也要用軍隊將屍體送還給家人並撫恤受創家庭,一是因為國內戰爭並不頻繁,死亡人數也不多,更重要的也算得上一種政治手段。其他諸國連年征戰,人民本就積怨甚深,見涼國此法有奇效,紛紛效仿。”

“也就是這一時期,趕屍一脈便從此開始興起了。往後的數年裏,各**隊死傷更甚,見背屍效率太慢,便逐漸摸索出了一套係統的法門。”

“比如如何用最少的材料保證屍體不腐爛,由於匠人長期和屍體為隊伍,就連控製屍體都能簡單操控了,至此趕屍一脈便不再是個體力活,反而變成了一個技術活,也就是這個時間段便發展到了巔峰。”

老玄道:“我懂你的意思,不過這一行空前的發展想來也維持不了多久。由於我在部隊中常年在部隊,隨時都要做好戰爭的準備,所以曾經好奇查了一下。”

“古往今來屍體大有五種處理方法,隻是一個比一個殘忍。一是暴屍荒野,以“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杜甫的《兵車行》為證。”

“二是火葬,火葬在古代多帶有宗教色彩,人們相信火焰的力量能夠淨化人的靈魂,幫助死去的人早生極樂,或是上堂。”

“三是築京觀,具體做法就是把戰敗的敵軍屍體全部堆積在道路的兩旁,然後用土把這些屍體夯實,築成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堆,以表軍功。”

“第四亂葬,這一做法為最普遍做法,所以形成了眾多詭異之地。”

“第五充當軍糧,屍體變成了獲勝方的軍糧,這種極其殘忍滅絕人性的做法縱觀曆史也並不多見,但確實存在過。”

“《三國誌魏書程昱傳》中就有過這麼一段記載:“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除這五種外我倒是未曾聽聞過還有它法。”

我道:“確實如此,不過古來如此,倒不必太過介懷。處理屍體不過是一種表象,控製瘟疫才是正事。”

“兩軍作戰,戰敗的一方,要麼是全軍覆沒,要麼是忙著撤退、逃跑,昔日戰友無暇顧及。而戰勝的一方,大多數情況都會處置掉屍體,因為戰勝了,就會清理戰場,不然這些屍體會引發瘟疫,滋生病毒,殃及自身。”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了,如你所這一脈從建立到中興、再到凋敝也不過區區二十載而已。以至於史書都未曾記載一字一句。”

而黑驢治屍便出在這頂峰時期。

崇河曾夏景帝烏路孤統治時期,在其境內有一趕屍隊常年運送屍體,成員不多卻相當的專業。

凡是該隊運送的屍體從來不會出現差錯,也不會出現任何的靈異之事,唯獨那日卻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