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如花道:“我們那時一周隻有38節課,每周兩節閱讀課,兩節作文課,早讀隻是讀,不是背。老師讓我們培養語感,閱讀課就真的讓我們去圖書館看書,不像現在,小學初中高中連本課外書都不讓看,變成了這樣八股性質的高考,除了做題就是做題。語文隻看課文肯定也培養不出什麼語感,何況有的課文考試不考,也都不會學。
那天有個一年級小孩去找我,說他們老師考了一些高中的問題,不會做,然後就找我做。那篇文章是小螞蟻和小蜻蜓的一篇寓言故事,我以為問一下小蜻蜓對小螞蟻做了什麼事就行了,沒想到他問用了什麼手法,寫了什麼,又表達了什麼,又讓把過程再總結一下,看的我都半天沒弄明白。我想這就是篇寓言故事,手法填擬人就行了,結果那小孩說不對,寫了擬人打的錯號。我自認為語文還是不錯的,何況還是個語文老師,從小老師就把我的作文當成範文讀,那時候沒有印刷機,一直都是拿著我的文章在全班當範文讀。現在做了語文老師,我更不認為自己的語文水平有多差,至少考試是沒問題了,現在居然連一篇小學的閱讀理解都做不對。還有老舍的一篇文章叫《貓》,第一段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然後後麵的問題是第一段寫了什麼?有個學生寫‘貓的性格’,不對,寫了古怪,也不對,必須要寫性格古怪才對。這麼小的孩子學一些這種東西,考這麼難的題有什麼用?考一些簡單點的問題,培養一下性格,那些東西等以後再說不就行了,現在的小學生——唉……
我記得那時我們小學連abcd都不會,到了高中才學,現在也活得挺好。現在幼兒園就要學英語,中國話都說不明白,還要學英語呢。那時我們連作業都沒有,回家的作業就是背著竹簍子去地裏拔兔子食,拔兔子食的時候再玩一會兒,有些男孩子還帶著副牌打撲克,玩到天黑簍子裝不滿了就塞些樹枝撐一下往家跑。到現在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體製就變成這個樣子了,活活的要把孩子累死,累死還學不到東西。好了,看題吧。”
中午,餐廳。
二人將爛掉的西紅柿塊挑揀出來堆到一旁,一口沒吃,菜已經沒了一半。
何小天道:“你卡裏錢應該沒了吧?”
蘇龍潛道:“還行,勉勉強強能撐到放假。我聽說星期六放假。”
何小天道:“不是說高二會考周一放假嗎?”
蘇龍潛道:“那天先考語數英,剩下的回來再考。”
何小天點點頭,道:“挺好。”
蘇龍潛道:“我覺得米飯味道不錯,咱以後都吃米飯吧?下次我就多跟我爸要一百,高三了,此時不加錢更待何時。唉,挺好奇十年後我在幹嘛的。”
何小天又回想起了夏如花的那些話,便像是在海中輾轉飄零許久的一條淡水魚,遠遠地望見了孤島上的一汪清泉,可海陸之間的距離再短,無風無浪,終究也是難以躍過去的。他歎了口氣,一種難喻的無力感湧上心頭,似乎是糾纏許久的苦楚終於被人理解了,可理解又有什麼用呢,什麼也不會改變,有的隻是抱怨。
數學課。
李育新道:“看著發下去的題,唯一過一百的,李喜昆136,陳仁剛131,董曉楠125,姚奉瑜110。這次考試——太混蛋了,我就想不明白,你是怎麼計算出個2π/3來的?太混蛋了!強調過多少遍?為什麼你就不想想?我們強調過千遍,你偏要答個鈍角!高二就強調,一直在強調,我們還出錯!說明什麼?你想想你是怎麼學的?通過這次考試我算是看出來了,一天天坐在這裏不知道在幹嘛。一遍一遍強調,堵在你耳朵裏聽不進去。你說說,都強調幾百遍了,你想想你為什麼考不好?一次一次的,你琢磨琢磨什麼原因?你說一次兩次三次的強調千遍了——不說別的,就憑這一點你還想考大學?這17題,怎麼證明3點共線?會建坐標係吧?沒教你向量是吧?不會做你考什麼大學?趕緊收拾收拾書包回家吧。18題,這個題我講過多少遍?為什麼不會?這個題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向量,一是用幾何法,你要不會建坐標係,幾何法也很簡單,異麵直線所成角——反複強調你不會做,恨死了!凡是這樣的抓緊滾蛋,你還在這裏幹什麼?一遍一遍反複強調,線麵角是怎樣?麵麵角是怎樣?從高二就強調,這一種思路很明顯,稍微一算,兩邊平方就能算出來,講了多少遍,你為什麼不會?20題,三視圖,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連最基本的矩形是棱錐都看不出來!做了多少遍的俯視圖——唉……算了,不想學好也沒辦法,咱們大多數同學坐在這裏就是在騙人,騙就騙吧,反正也不是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