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18 星期三(1 / 2)

在新製定的課程表上每星期三增加了一次理綜的拉練,每天上午的9:20——11:50,標準的兩個半小時,都由最有威懾力的班主任監考。

9:10剛下課,9:15朱德福就出現了,而且幾乎是在9:14分59秒剛過的一瞬間踏進的教室,像是火箭發射一樣準確。

“答案要按照答題紙的位置來寫,最好和試題的位置相符。這次模擬有同學卷麵非常繚亂,有的連小題號都不標注。還有就是不會做的題要記得空出一塊位置,讓閱卷老師知道你沒做,省的看混答案。考試就是標準的兩個半小時,考試過程中不允許上廁所——當然高考是允許的,但是我們不能浪費時間,要從現在就要鍛煉你的膀胱,能憋住就盡量憋住。

這次一模考試我們吃虧就吃虧在理綜上,全班隻有四五個人進線,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一般來說理綜進線是要比總分進線要多的。理綜名次幾乎也是可以代表總分名次的,陳仁剛理綜全班第一,結果總分也是全班第一。”

在語文答題紙發下來之前,夏如花還重新把作文批閱了一遍,幾乎在每一位學生的作文上都添了評語,有讚賞,有建議,也有的隻有一個問號。

何小天就有一個問號,一個大大的問號。

他的作文得了10分,但令他感到難過的,還是那張作文立意分析。

上麵寫道:不少文章學生腔太濃,沒有從社會生活中找到有價值的話題來寫,通篇寫的是正確的廢話,既沒有深刻的分析,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更看不出社會責任感,青年的使命感,隻能得到平庸的分數。

他想不通身為學生該怎麼寫才能不帶學生腔,就好像一個人該用怎樣的腔調講中國話才能令一個葡萄牙人滿意?靠吃葡萄嗎?而在這樣的教育體製和社會觀念之下,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又要從何而來呢?他們吃的本就是鹹菜,卻被迫要用華麗的語言來描述肉的香味,難道文筆最好的那一個,就真的吃過肉嗎?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也不過如此吧。

掩耳盜鈴大概是中國人最喜歡做的事了。

“作文我看了一遍,”夏如花道:“好不容易立意正確,舉的例子又不切題,有同學的觀點前後矛盾,寫著寫著就開始自己反駁自己,真的是I服了you。馬上就要高考了,你看你寫的那點句子,那像是高中生說的話?簡直是味同嚼蠟,語氣太需要錘煉了。我認為寫得最好的就是譚小花同學——從前外牆都是有專欄的,把文字優美的作文都貼在外麵展覽,但是現在改成了英語角,隻貼英語書法……”

何小天已經聽不清她在說什麼,都是一些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的話,什麼劣根性,什麼崇洋媚外,一會兒說中國人不夠自信,一會兒又說中國人盲目自信,好像中國人是一本漢語字典成精,什麼都可以形容。最後又說,考試又不考,跟你們說這麼多也沒用。

郭偉偉拍拍何小天的肩,道:“你看我的作文題目——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咱們語文老師給我圈了出來,寫了個‘好’。”

何小天笑了笑。他忽然覺得自己適合當演員,因為他這個爐火純青的假笑簡直恰到好處,一般的三流演員絕不可能演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