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陳頤鼎殘部從中山門出發,沿城外通往太平門的公路,開始撤往下關。
唐公館的會議結束後,南京的戰局每一刻都在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
瞬息萬變,便是此刻南京保衛戰戰局的真實寫照。
對於陳頤鼎召開的團級以上軍官會議,林振堂怎麼也沒有想到,陳長官會讓他列席參加。更加讓他感覺不可思議的是,陳頤鼎采取這種方式共同承擔撤離陣地的風險與責任。並且,陳長官采取這種決策方式,竟然還不避他這個外人。
“或許,陳頤鼎並不把自己這麼一個小人物放在眼裏,或許他並不把自己當作外人。”林振堂思忖著。
其實,在這個會議召開的始終,一個個疑問一直縈繞在林振堂的心頭。
散會之後,聽到陳頤鼎叫喊自己留了下來,林振堂的內心再次感覺到意外。
“林營長,你和你的幾個兄弟,請自便吧!”
聽到陳頤鼎不冷不熱的口氣冒出這樣一句話,讓林振堂怔在了當場。
“其實,在鎮江確實想收編你們這支精銳小隊。自從光華門一戰,我突然沒有了這個想法。所以,有營長光榮了,也沒有安排你接任。現在,南京的局勢,你大致清楚,你走吧!”
這件事情,來得太過突然,林振堂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即使是聽到剛才陳長官的話語,他仍然難以消化,一時語塞。
“趕快走吧,趁我還沒有改變主意!”
光華門掃蕩日寇,這一戰極為慘烈。在此之後,林振堂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幸存的兄弟。再加上,陳頤鼎部這段時間根本沒有給他一絲歸宿感。現在,聽到陳頤鼎這話,他身體一振成立正姿勢,行了一個軍禮,說道:“謝謝陳長官!保重,陳長官!”
說罷,迅速轉身離開。
看著消失的背影,陳頤鼎長長地一聲歎息,他不知道眼前這條好漢能不能活著離開南京。但是,他希望這樣優秀的一線指揮員能夠活著離開。
在陳頤鼎的指揮所裏,林振堂曾多次看過南京的地圖,再加上剛才參加的軍事會議,他知道自己撤退的路線仍然是走中山門外向北的公路,或許自己有機會進城從下關碼頭過江。至於能不能碰到楊安他們,他完全不作指望。
吳王墳,距離中山門三四裏地。因為日軍火力封鎖,光華門的後送通道已經在昨天被切斷。這樣,陳頤鼎在吳王墳附近開設了臨時裹傷收容所,專門用來收治收容腿腳受傷和不能行動的官兵。兩天下來,這裏已經收容了數十名官兵。
路過吳王墳,林振堂突然想起,陳頤鼎在會後說過要來這裏看望傷兵,還說要告知他們是因為出於無奈,不能帶著傷兵一起轉移的原因。
想到這裏,他突然覺得陳頤鼎還算一個有血有肉的長官。隻是,留下這些傷兵,他們該怎麼辦。這樣下去,難道最後還不是留給小鬼子?
再次想到自己的戰友兄弟即將被冷酷無情地拋棄,林振堂感覺心頭都在滴血。
然而這一刻,他也感覺無能為力,似乎更加明白陳頤鼎臨行前要專程來此的苦惱。一個軍人,狠心拋棄他自己本不想拋棄的戰友兄弟,陳頤鼎心裏該有多麼難受,該有多少苦痛!
“唉--!這該死的戰爭!這該死的長官部!”林振堂暗暗地歎息。
這時,看著黑暗的群山,林振堂才知道戰爭遠遠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殘酷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