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上麵的樹苗都是按著年頭到年尾成熟的季節來排練的。吳飛主要選擇比較常見的來看。
青峰地區一年到頭最先成熟的是草莓,不過吳飛看到別人種的草莓九成以上都是種在大棚裏麵的。
一直要做大棚,事情一直忙個不停,到現在大棚還隻停留在口頭上麵。看來大棚要盡快做起來,本來想做大棚蔬菜,現在看來,大棚草莓也不錯。
再了草莓的銷量和價錢都不錯,趕早上市的草莓價錢要賣到十五六塊錢一斤,就算是後麵價錢低了,也要買十塊錢一斤。
吳飛以前也沒有做過草莓生意,不過批發價一季平均下來七八塊一斤應該是有的。
按著資料上麵介紹的,一畝大棚草莓產量可以達到000-4000斤,正常的成本一畝也就一萬塊錢左右,包括人工、種苗、肥料還有農藥。
這樣算下來,正常情況下,一畝草莓的利潤也差不多有萬塊錢了。不要忘了,吳飛還有空間泉水這個作弊利器呢,到時候提早上市、提高產量那些都不是問題,隻要管理好地裏的蟲害和雜草,別人賺萬塊錢一畝的,吳飛相信自己絕對不會比別人少賺。
接下來成熟的是枇杷。枇杷畝產最高可以達到6000--8000斤。種植下去三年左右就可以掛果,樹齡到八年左右進入高產期。枇杷的價錢不低,想沿海早熟的枇杷能賣到一斤0左右。
青峰地區氣溫低沿海低,成熟的晚,不過早的也能賣到0來塊錢一斤。按平均批發價8塊錢一斤來算,在豐產期,一畝枇杷也能有6萬多的收入。
接下來就是楊梅了,在端午節前後,楊梅就開始上市。時候吳飛他們村裏有一顆大楊梅樹,要二三個大人才可以抱住。
樹上結的楊梅是現在很少見到的白色楊梅,楊梅成熟以後,白白的,想白砂糖一樣的白。不過那楊梅不管怎樣都有一點點酸味,大家吃的時候一般都拌上白砂糖,放置一會兒再吃。
不過後來吳飛出去打工的時候,被縣裏一個做飯地產開發的老板花了三萬塊錢買走了。
現在白楊梅很少見到了,有也應該是以前還沒有死掉的老樹結的楊梅。現在種的楊梅一般都是那種大大的、紅黑紅黑的那一種。
吃起來的時候,雖然很甜,不過吳飛老師感覺沒有白楊梅那麼有水分。可能也是白楊梅帶了一點酸味,i激出來的口水也不定。
楊梅的產量比枇杷低,畝產000斤不到,不過管理比枇杷容易多了,價錢也不錯。反正地方大,吳飛也準備種十來畝麵積。
接下來成熟的就是杏和李子。
早先年,國家扶貧的時候,縣裏麵大力支持大家種植杏和李子,每家每戶都免費發放了不少的樹苗。反正吳飛家裏專門去挖了幾畝荒山,種植那些發下來的果樹。
本來價格還可以的杏和李子,在大家靜心打理,等自己家的李子和杏結果的時候,就算平時便宜的時候也要賣二三塊的果子,挑到集市上去,問都沒有幾個人問的。
大家家裏多多少少都有種,誰還有去買你的啊。那時候老爸就在村裏當文書了,和五爺爺一起,還有附近幾個村的村幹部,找到鎮上的領導反應問題,後來又去了縣裏麵。
反正等縣裏麵領導從外地找來收購商的時候,樹上的果子已經差不多都熟透了。別人收購回去時用來做罐頭的,熟透了的都不要,隻要七成熟左右的。第一年的水果就這樣都爛在了樹上麵,不過那一年村裏的孩是吃過癮了。吳飛吃到最後都不想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