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另辟蹊徑的選拔(1 / 2)

如果有人問,在籃球這項領域二十天能幹什麼?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自以為是的搖搖頭,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太短了,隻夠讓初學者成為菜鳥,或者讓菜鳥成為初學者,反正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外乎這兩種情況。”

事實上,二十天的時間不僅無法讓一個人徹底了解這項運動,甚至無法熟悉所有的規則。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但這是真的。

一場比賽總共隻有四十八分鍾,每個隊連替補都算在內、加起來也不過十二名球員。

但就是這二十四名球員,用一隻籃球、在兩個半場、和三名裁判、四節時間裏能創造無限多的可能。

沒到比賽結束誰都不知道比分如何。

但凡有一秒時間一切都可能發生。

籃球場上永遠不缺乏奇跡。

這,就是籃球!

一一零三年四月,弗雷德用了一天時間招募隊員,之後花了一星期選拔淘汰,最後他帶著剩下的五個人訓練了三個星期。

二十天的時間確實很短,盡管弗雷德給這五個人爭取來超然的特權,讓他們每天有十六個小時專心練球,但真的行動起來,要做的還是太多太多,時間遠遠不夠。

好在弗雷德選拔隊員時就很看重天賦,同樣都是初學者,基礎麵板可是有著天壤之別。

靈活還是笨拙?敏捷還是遲緩?力量強大還是匱乏?擅長爆發還是持久?

更別提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的天賦:身高、體重、臂展、手掌大小。。。

所有這些都很重要,哪怕一個微不足道的差距,真到了比賽的時候都很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手。

弗雷德的想法很簡單,這些人和他不一樣,二十天的時間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所以與其找那些看起來很機靈,運球、突破、投籃、防守、籃板、策應什麼都行的人,不如選擇那些看起來雖然魯鈍,但卻更專一的家夥。

二十天,每天十六個小時,去掉每天訓練體能的兩個小時,再去掉每天練習團隊協作相互傳球的兩個小時,還剩十二個小時。

弗雷德把這十二個小時分成三部分,上午、下午各五個小時,這些球員自發訓練,就練習自身位置的專業技能。

控球後衛就專心練習運球,每天至少拍球十萬次,二十天就是兩百萬次運球。為了最大限度提高控球後衛的人球合一能力,弗雷德甚至讓他吃飯、睡覺和洗澡的時候都要抱著籃球。

選拔的時候有四個人適合這個位置,而且說老實話那三個家夥遠比這個叫威少的更有天賦。

其中一個叫庫裏的投籃十分精準,三分線外幾乎抬手必中!

另一個叫歐文的有著出神入化的運球能力,即便十個人圍著他都搶不到球!

還有一個叫利拉德的天生一顆大心髒,越是關鍵時刻就越能超強發揮!

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就像星辰一般耀眼,但他們最終全都被弗雷德淘汰了,因為弗雷德很清楚這支新生力量需要什麼!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先生,你知道我為什麼選擇你而非其他人嗎?

不是因為你跑的更快、跳的更高、投籃更準、技術更全麵。這些都是你的優點,但並非我選擇你的理由,真正打動我的是你身上那股別人沒有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