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自然不會是馬來王國朝廷自願的,而是楚天宇在威脅利誘之下,才答應的,自古以來,沒有說出來的利益,隻有打出來的利益,這句話,套在現在的馬來王國上,很合適。
考慮到日後為了加強華夏帝國跟澳洲省的聯係,楚天宇向裏涼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夠再天龍的城外租借一片土地,以當做華夏帝國的商品中轉站,馬來王國雖然不樂意,但還是接受了,因為人家確實是租借,不過是租借一百年。
而且,人家也沒有提出別的要求,隻是希望馬來王國允許華夏商人來這裏開設莊園以及勘探資源,而且,租借的價格都是按照馬來王國的要求來,至於礦產開發麼,也按照當地的規矩來,而且保證不再當地銷售。
這樣一來,在外人看過,都覺得這是一個互利合作的典範,但隻有楚天宇知道,這隻是一種深層次的剝削,或許,華夏商人來這裏開墾種植莊園或者是開采礦產,會給當地的人帶來很多的財富。
甚至有些財富會眼紅,一旦眼紅的話,當地人肯定也會跟著一起走上這條道路,如果全名都走這條道路,那麼,一些生活的必需品,比方說糧食或者是別的東西,就沒有人生產了。
沒有人生產,那就必須嚴重依賴進口,但南洋地區的其他國家或者產量國家都受到了華夏帝國的殖民或者控製,到時候,隻要掐斷對馬來王國的糧食供應,到時候,馬來王國還存在不存在,就是華夏帝國一句話的事了。
沒飯吃,甭管你多愛這個國家,你都要死,愛國,總要吃飽飯,才能愛吧?這個計劃,是楚天宇在後世美國對付古巴或者是中南美洲國家經常使用的手段,在這裏,不過是楚天宇複製了一下罷了,而且,楚天宇可以保證,在整個馬來王國,沒有一個人能看出這一係列動作背後真正的動機。
做了這些還不夠,做為南洋地區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楚天宇當然不會拉著對方一起下水,很快,一封要求內閣跟帝國中央冊封現任的馬來王國國王裏涼為南洋王的奏折離開南洋,直抵帝都。
在奏折內,楚天宇闡述了自己關於打算將馬來王國推到整個南洋國家對立麵的計劃,然後請求帝國中央立刻作出決定。
很快,在半個月後,一封命令從帝都抵達了南洋,楚天宇接到命令之後,立刻前往馬來王國王宮,宣布了這封詔書,很快,裏涼就成了第一個成為華夏帝國正是承認的南洋霸主。
本身國力就強,加上得到強力後台,一直有野心的裏涼正是踏上了華夏的戰爭列車,開始派出由華夏帝國幫助訓練的軍隊,開始東征西討,很快,就學著華夏帝國在南洋其他國家建立租借,出了少數的政策因為沒有的華夏帝國的允許,其餘的政策,都是學著華夏帝國。
或許有人會說,一塊蛋糕,兩個人吃,還不如一個人吃,現在華夏帝國這麼做,很顯然是吐出一部分蛋糕給別人。
但楚天宇不這麼認為,他要做的,就是要以馬來王國為基點,分化南洋各國的針對華夏帝國的仇恨,而且將馬來王國放置在前台,這樣一來,華夏帝國隻要在背後操作就可以了,利益我拿了,黑鍋你來背,我隻需要給你一點甜頭罷了。
於此同時,通過殖民他國,裏涼得到了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的好處,於是便開始步步緊隨華夏的腳步,楚天宇說打東,他絕不打西,讓他撚狗,他絕對不殺雞,很快就成為楚天宇手裏一條瘋狂的狗。
隨著他的欲望膨脹,他出征的步伐也越來越大,剛開始,還是隻是征討一些周邊的的小國,這些國家一開始就被華夏軍隊給犁了一次,國力衰弱了不少,現在被馬來王國這麼一推,更是如累卵,一碰就倒,很快,馬來王國的土地越來愈大,華夏帝國從中抽取的利益也越來越大,
馬來王國一邊打,楚天宇自然不會看戲,自然是到處派遣使者去遊說,做著和事老,與此同時,已經在南洋地區獲得好感越來越多的華夏帝國,獲得利益更大了,越來越多來南洋傾銷產品的商人是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