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王就恭候佳音了”克裏斯點點頭,然後告退了,這個時候,皇宮內隻剩下楚天淩,楚天宇,內閣大臣。
“諸位,你們看,這個克裏斯王子的要求,朕是否答應?”楚天淩端坐在皇位上,對站在他身旁的人問道。
“答應,陛下,微臣覺得,炎龍王的話,不無道理,這正好驗證了一句話,唇寒齒望的道理!”張之隆第一個再站出來,表示讚同,他是內閣首相,他同意了,內閣的那些大臣們那裏能不同意?紛紛點頭。
“國政院那邊是不是打聲招呼?以後可是有很多事要經過他們呢”楚天宇提議道。
“那就按照炎龍王做的做吧”雖然這種外交上的事情不需要跟國政院打招呼,但考慮到日後如果帝國要出兵波斯或者是給予增援,確定對波斯的關係,著一些,都需要經過國政院通過,才能實行。
跟國政院打過招呼之後,內閣跟皇帝共同決定,由炎龍王楚天宇為主,禮部大臣為輔的一套班底跟波斯克裏斯王子商談結盟事宜。
一開始,克裏斯堅決要求華夏帝國出兵,聯合對付阿拉伯的要求,因為克裏斯知道,在十年前的蔥嶺關一戰,就是眼前這位年紀不大的炎龍王,憑借六萬之兵,擊潰了氣勢洶洶的突厥跟阿拉伯聯軍五十萬之眾,這放在波斯,絕對是能夠改變戰略頹勢的一場戰鬥。
當然,克裏斯並不了解阿拉伯帝國的可怕之處,這個國家是政教合一,也就是說,他們每占領一處地方,就會輸出自己的文化觀念,迫使當地人信仰伊斯蘭教,久而久之,宗教狂熱的占領地區的人,就會為阿伯拉帝國源源不斷的輸出兵力。
而且,這些帶有狂熱宗教的人,戰鬥力還不弱,這或許,就是波斯帝國會節節敗退的原因。
聽到對手首要提到的條件,楚天宇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且不說華夏帝國還沒有做好出兵波斯的準備,光國政院那裏,就是一個難題,民眾跟國政院看不到出兵給帝國帶來的好處,怎麼會貿然同意出兵?如果一旦楚天淩一意孤行,那麼,作為新登基的皇帝,那麼必將威望受到質疑。
這是楚天宇不願意看到的,而且他也不願意打沒有準備的戰爭,畢竟波斯地區太遠了,要橫跨幾千裏,去近東地區跟阿拉伯還有已經定居在那裏的突厥帝國交戰。
關於這一點,楚天宇沒有絲毫退步,於是乎,雙方因第一個問題沒有溝通好,導致結盟事宜遭到的冰封,雙方表示休會後,再進行談判。
對於這一點,楚天宇倒不急,因為目前的波斯帝國,是沒有資格跟華夏帝國叫板的,退一步說,即使華夏帝國少了緩衝地區,那麼,以華夏的國力以及軍力,對付阿拉伯帝國,也不是什麼難事,隻不過會麻煩一些,至少財政上跟邊關地區會麻煩一些,但不會動搖華夏帝國的根本。
但波斯就不同了,苟延殘喘之下,必須要的都強力支持,否則就得亡國,這就是楚天宇能夠有耐心等待對方改變主意的原因,華夏帝國拖得起,但波斯帝國拖不起。
果不出楚天宇所料,十天之後,波斯宣布再次展開談判,這個時候,談判的主動權,回到了華夏的手裏。
首先,華夏提出了要求波斯從新開通絲綢之路的要求,且要求波斯給予華夏帝國最惠國的待遇,而且,保證商道的通暢及沿路安全。
開通絲綢之路,這對於波斯帝國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克裏斯關於這一點,沒有掙紮,點頭同意了。
雙方你來我往,楚天宇提出了,波斯帝國自然也提出了要求,克裏斯提出了要求,要求華夏帝國幫助波斯軍隊整頓軍隊,因為克裏斯知道,華夏帝國既然能夠以少勝多,那麼,就絕對有值得波斯學習的地方。
既然換不來對方出兵,那麼要求對方幫助訓練軍隊,這種可以吧?楚天宇對於這個要求,點頭同意了。
雙方就這兩個條件進行細節方麵的交談,令楚天宇意外的是,波斯帝國結束了這個談判之後,沒有再提別的要求,這讓楚天宇有些納悶了,如果沒有更多的條件,那麼華夏帝國如何更多的從波斯帝國竊取利益?要知道,幫助訓練軍隊跟通商,最多就是經濟跟軍事上的利益,跟楚天宇當初設想的政治利益,沒有一點的聯係。
“必須要讓對方有求於我們!”楚天宇散會後,心裏嘀咕了一句,很快,他就有主意,直接跑到皇宮,要求楚天淩在帝都來一次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