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奪皇位,匈奴內鬥,兵力分散,各家勢力生出間隙,無法團結在一起,這是其一。”
“因為主公的提議,大部分軍戶得到了呂字黑旗,兵士安心,士氣鼎盛,兵鋒所指定然所向披靡,這是其二。”
“兵法有雲,哀兵必勝,此前匈奴入侵屠殺大漢百萬子民,此乃大哀,複仇之戰必將摧枯拉朽,此其三。”
“其四,二弟悍勇,匈奴人聞風喪膽,未戰先怯,如何能敵得過我軍重騎。”
“在軍備方麵,二弟可是研究出了不少了不得的東西,若是將這些戰場重器運用得當,匈奴必將滅亡,此乃其五。”
“其六,有大漢子坐鎮太原,兵士為了子,必然願意死戰。”
“其七,我軍在軍備方麵碾壓匈奴數籌,兵士以一當十。”
“二弟麾下悍將如雲,諸如趙雲、徐晃、張遼之輩皆是擁有萬人之敵的悍勇,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此乃其八。”
“我軍已對匈奴形成圍攏之勢,匈奴沒有退路,長此以往,必將內心崩潰,無法一戰,此乃其九。”
“其十,我軍兵士大多都經過數場大戰的洗禮,精銳眾多,匈奴這些年過的太安逸了,此消彼長,高下立牛”
呂布就這麼認真的聽著,賈詡搬出十條必勝的理由,這其中的每一條都到了關鍵,事實也正是如此。
賈詡了十則必勝理論,其實,他還有一則最重要的沒有出來。
那就是主帥對於此戰所把持的絕對必勝的信念。
了這麼多,其實隻不過是為了增加呂布對此戰的信心。
匈奴還遠沒有賈詡的那麼難堪,至少在兵力上是碾壓呂布一方的,草原作戰多以騎兵為主,步兵隻能用來固守,對於進攻方來,意義並不大。
所以,真正能對匈奴產生威脅的兵馬隻有八萬。
呂布麾下五萬狼騎,趙雲麾下三萬龍騎。
匈奴草原戰馬頗多,全民皆兵,若是被逼的急了,總戰力怕是會超過五十萬騎兵。
深入草原,若是得不到補給,這是十分致命的;草原,畢竟是匈奴饒地盤,呂布又多以重騎為主,並不擅長長途奔襲。
而匈奴全部都是輕騎,機動力強悍,隨時隨地都能截斷己方糧道。
如果無法解決掉這個問題,出征匈奴,定然無法將其全殲,就算能勝,也必將是慘勝。
到時,呂布麾下實力大損,定然會遭到其他諸侯的圍攻,虎落平陽,必將遭到狗犬的聯合欺壓。
這些事,賈詡心中早就推演過數次。
想要完勝匈奴又不用付出諸多代價,隻有從各種細節入手,而這些事,就是他賈詡與呂布麾下謀士的分內之事了。
此次征討匈奴,賈詡為正麵戰場的總參謀,戲誌才坐鎮後方,指揮張遼、何衝作戰。
賈詡身上肩負的壓力甚至要遠遠重於呂布,為了能減輕自己的壓力,同時讓呂布信心大增,這一方麵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聽完了賈詡的言論,呂布果真是信心大增,又仔細的思考了幾遍賈詡的話,眉頭總算是舒展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