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石料的來源,但由於路途較遠,這又成了一個問題。
為此,呂布特地設計出了專門用於裝載重物的木車。
底盤、車軸、車輪、由鐵皮包裹,確保了裝載能力與穩定性,共八個輪,大類似於現代大卡。
需要六匹馬來拉,隻需在車後稍稍加把力,就能毫不費力運送重物長途跋涉。
兩月後,在數萬木工的努力下,數百輛特製木車被派到了大草原,正式開始從碎山處往回拉石料。
原本,為了加快進度,呂布還打算研究一下水泥。
廢了好大一把勁,找不到必需的原材料,隻能是放棄了。
當地的土辦法雖然見效慢,但並非完全是一無是處。
要知道,長城就是靠土辦法建造出來的。
在城池建設期間,匈奴也曾進攻過數次,但全都徒勞無功。
有兩次,被呂布率軍殺了個底朝。
久而久之,也就沒人再敢貿然進攻。
又半年過去了,終於,這座能容納三十萬饒空城,算是徹底完工了。
當這座城完成那刻,宣告了匈奴的敗北。
轉折點則是呂布調配出來的炸藥與運載大量碎石的特製木車。
城牆高四丈,厚三丈,完全可以媲美邊塞任何一座重關。
隻是,這城池內部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哦不,雜草一大堆,還沒有經過徹底的處理。
這座城池的作用在於儲備糧草,也可以作為輔兵運糧的臨時避難所。
一旦斥候發現匈奴騎兵繞行截殺,輔兵就能立刻帶著糧草徒這座城池之鄭
第一座城池雖然用了將近一年,但大多時間浪費在苦思冥想。
畢竟,呂布的人還從未有過在草原建造城池的經曆。
有鄰一次成功經驗,之後的建城工作極其順利。
其中,靠近北平王最近的一座城池,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徹底建造完成。
呂布每推進一步,匈奴人就往後方撤退一步,直到呂布大軍在大草原上立起了十二座城池,匈奴的大半領地也已經被蠶食的差不多了。
匈奴人不是沒想過反擊,隻是因為內部始終無法抱團。
不是左賢王出來反對結盟,就是某部首領站出來想要繼任匈奴皇位。
到底,這些,也隻不過是匈奴人為了避戰隨便找的借口。
兩年半內,匈奴人與呂布大軍共交戰十三次,其中有三次是總規模超過五十萬人以上的大戰,皆以慘敗收場。
也就在這半年時間,呂布大軍從正麵,同時對匈奴各部發起了總攻。
後方,乾衛軍與黃濤軍隻管擺好陣勢,已經擋下了數波想要逃離大草原的匈奴騎兵。
匈奴一直無法突破呂布大軍,最關鍵的點在於弩床,其次,則是高順為了對付匈奴研究出來的阻馬大陣。
在這三年內,匈奴的總人口從百萬多被殺的隻剩下三十餘萬,其中有三十一萬俘虜被呂布打散,安排在各處城址當苦力,也有一部分的匈奴俘虜被送去了幽州。
一旦有人鬧事,立即就地格殺。
期間,匈奴的俘虜也曾秘密聯合起來,發動了一次暴亂。
但很快就被鎮壓了下來,那次暴亂,一共被誅殺了十萬匈奴俘虜。
自此,匈奴人也就變的老實,隻能乖乖的接受今後慘淡的命運。
這仗打到這裏,匈奴人不得已隻能聯合在一起,可事到如今,已經是沒什麼卵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