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晉國內亂史 一(1 / 2)

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有一個地方古稱“晉陽”。傳說此地曾是夏朝的都城;商代之時又成為古唐國都城。古唐國姓祁姓,開國君主是帝堯的後代。唐人後來將都城南遷至今山西冀城西。西周政權建立後,唐人不恭王命,聯合戎狄與西周搞對抗,周成王便出師滅亡了古唐國。

後來周成王將弟弟叔虞封在唐國故地,國號仍為“唐”。叔虞的兒子燮父為了將姬姓唐國與祁姓的古唐國區別開來,便以古晉水為名,將國號改為“晉”。

周成王在封建唐國時把屬於鬼方(赤狄前身)族隗姓的九個大宗和部分殷商遺民遷徙到唐,用來充實國家人口。唐國故地本就是華夷混居之地,現在又加入了周、鬼方和商民,因此成為人口成分極複雜的國家。

晉國是西周千裏京畿之內的甸侯之國,肩負著阻止北狄南侵的重要使命。晉國公室與王室關係密切,晉軍經常追隨周王征戰四方,晉國的國家地位也高於一般諸侯。

從燮父到晉靖侯曆經五代君主,這期間的曆史已經無從可考。晉靖侯十七年,周厲王出逃彘地,西周開始實行“共和製”。

晉靖侯七年(BC805),王室軍隊在鳴條山(中條山)被條戎擊敗,隨同作戰的晉軍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這一年太子出生,晉靖侯為了牢記戰敗的恥辱,為太子取名為“仇”。

晉靖侯十年(BC802),晉軍在千畝之戰中擊敗西戎。晉軍舉行了隆重的凱旋儀式,這一年晉靖侯的次子出生,他為了紀念本次勝利,為次子取名為“成師”。

晉大夫師服說:“君侯給兒子起名的方式真是太奇怪了!名表示道義,道義產生禮儀,禮儀規範政事,政事端正民風;所以以正治國人民就服從,否則就產生動亂。古語說‘嘉偶為妃,怨偶為仇’。現在太子叫仇,他要仇視誰呢?弟弟叫成師,名子大得可以稱君;這恐怕在昭示禍亂了吧?哥哥恐怕要被兄弟廢替了吧!”

晉靖侯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在大喪期間,晉靖侯的兄弟殤叔驅逐太子仇自立為君。殤叔三年,周宣王去世,周幽王即位。

殤叔因為得位不正,所以他采取的統治手段也十分殘酷。四年,太子仇卷土重來,在支持者的幫助下殺死殤叔奪回君位,是為晉文侯。

晉文侯十年,鎬京被西戎攻陷,周幽王被殺。晉文侯與衛武公、鄭桓公、秦襄公出師救亡,將犬戎趕出鎬京。西周東遷時,晉軍一直不離周平王左右,將天王和周人安全護送到成周。周平王為了表彰晉文侯為王室做出的巨大貢獻,把河西部分之地封給晉國。如此一來,晉國的版圖便首次越過黃河。

晉文侯在位三十五年去世,太子伯即位,是為晉昭侯。

晉國在立國後有過幾次遷都經曆,晉人為了躲避強敵曾將國都遷曲沃(古曲沃在今聞喜縣東北),後來又遷到絳。

曲沃做為晉國故都,它的城市規模大於絳。人們將這種情況稱之為“耦國”,即一國兩都的意思。曲沃在晉國的戰略地位相當於製邑在鄭國的地位,因此曲沃一直處於公室的直接控製之下,從來沒有被封給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