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終於忍無可忍,兩人把大臣們招入太廟,並在廟外布置了重兵;準備一旦無法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分歧,就對反對者訴諸武力。
高傒穿著莊嚴的朝服,頭上頂著七旒冕冠;國懿仲則全副武裝,手持掌刑大鉞;兩位上卿並肩站在一起,麵色陰沉凝重。
高傒說:“上天降禍齊國,所以才發生無知之亂。現在叛亂雖然被平息,齊國卻沒有了君主。諸位都是國家的股肱之臣,因此我寧可相信你們之前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人和社稷、而不是一己私利。既然我們追求的利益都是相同的,那麼小的分歧又有什麼不可消除的呢?
“但是你們現在的做法使我和國子越來越擔心,擔心我倆是不是想錯了,擔心你們是不是都想成為下一個連乘或者管至父!因為你們已經把對方支持的公子看成君主而要篡奪他的君位了!
“如果你們真想成為亂臣賊子,那就看看無知和他的幫凶們的下場吧!再想想你們的實力能不能大過整個齊國。你們如果不是我擔心的那種人,那咱們就在這裏、在太公和列位先君的神主前心平氣和地找出解決辦法。
“周禮規定,太子死,則立同母弟;沒有同母弟,則立庶出年長者;年齡相仿,則立品行高尚者。糾和小白都是先君的愛子,年齡相近,品行相當,卻都不在國內。我和國子無法取舍,所以才請諸位大夫群策群力,擁立一位君主。
“就讓上天決定哪位公子成為新君吧!看看上天究竟眷顧誰、要把哪一位公子先送到齊國來!先入齊國者為君,後入者為寇。如果有人還是不滿意,那就提出更公平的辦法來;如果還提不出辦法,又膽敢違背上天,那就滾出齊國或者死在斧鉞之下吧!”
國懿仲說:“誰讚成,誰反對!請讚成的站到右側,反對的站到左側。”
大夫們已經被時局搞得筋疲力竭,實在沒有精力繼續鬥下去了;看起來兩位上卿的提議是唯一有效且公平的解決辦法,所以他們全都擠到大殿右側去了。
公子糾是在齊襄公遇害時逃走的,而公子小白流亡卻是在齊襄公執政中期。小白的老師名叫鮑叔牙,是位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人。鮑叔牙對齊襄公兄妹**的無恥行徑感到十分厭惡,但是他沒有資格覲見君主,他便慫恿小白去勸諫襄公,勸君主收斂自己的行為。
小白是個直腸子,他就在朝堂上當著滿朝大夫的麵說了些不中聽的話。小白的話捅了馬蜂窩,齊襄公頓發雷霆之怒,他也當著滿朝大臣的麵,飛起一腳把小白踹出大門。小白想到了公子彭生的下場,連家都沒敢回,立即帶著追隨者們逃走了。
小白逃亡的經曆充滿了艱險與屈辱。他的母親是衛國人,因此他就打算逃到衛國。流亡者在途經譚國(今山東章丘西)時受到當地官吏的無恥盤剝和羞辱——那些官吏天生就有一副媚上欺下、打落水狗的奴才秉性。